“一证通行”见证中国交通发展大进步-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民生

“一证通行”见证中国交通发展大进步

程莎
2020-06-19 10:55:47  来源: 华龙网

  6月20日,电子客票将在全国普速铁路推广实施,覆盖1300多个普速铁路车站。届时,更多旅客群众将享受电子客票“一证通行”带来的便利,出行体验进一步提升。

  全面电子客票的时代要来了。从6月20日起,全国普速铁路将在1342个车站推广电子客票,乘客使用身份证进站,使用身份证乘车,甚至一只手机乘坐火车走遍全国成为可能。据了解,此次电子客票在全国范围内普速铁路车站的覆盖率超过94%以上,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区域内,乘客都可以使用电子客票来乘车,出行更加方便,出行体验自然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电子客票看似是“来势汹汹”,很多人可能连“电子客票”这个名词本身都似乎正在熟悉过程中,但是却在印象中忽然一下就“闯入”我们的生活。但是,对于经常乘坐火车特别是高铁动车组的人们来说,电子客票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去年上半年,电子客票在繁忙的沪宁高铁试运行,经过半年时间左右的不断测试与调整,2019年下半年,电子客票开始在长三角地区大面积试运行。人们对这种新鲜事物非常好奇,同时,因为它不用再有实质性票证,也就是“无纸化”乘车,用一张身份证或者一只与身份证联结的手机就可以刷证乘车、刷机乘车,实在是太方便了。对比原先在网络上订、购票后,还要去车站或者代售点去取票,很多时候还要排队,还要谨防车票丢失等等。所以,出行程序更加简便了,出行越来越方便,电子化车票的背后就是高效率和更加环保。要知道,原先每年纸质车票的出票数量达到几十亿张,从纸张到制作,再到数不尽次数的打印,这些都造成了不小的环境负担。有人计算过,光是电子客票一项,每年我国因此而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就达到了3.4万吨以上。环保出行、绿色出行,是电子客票让广大乘客感受到方便之外的另外两个重要标签。

  前面说电子客票“来势汹汹”,但实际上,早在2018年年底,在“中国高铁暨京津冀城际铁路发展论坛”上,铁路有关负责人就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客票发展的相关报告,并且承诺到2019年将会大面积推广。几乎与此同时,也就是2018年的11月份在海南环岛高铁上开始电子客票的试运行。到2019年,不光是长三角,连同成渝、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其他相关区域都陆续进入了电子客票试运行时期。截止到今年一季度,电子客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高铁上全部实行,而6月20日之后,包括普速铁路在内,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也开始实施电子客票。

  中国铁路的票证一共走过几个阶段:最早的铁路车票是很多人都没有见过一种白色的硬纸板,不仅信息简单,而且制作粗糙,给了许多不法之徒仿造制伪的机会,当年铁路公安部门经常接手的就是制售假车票的相关案子;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铁路开始推出一维码纸质车票,就是在很多人记忆里的粉红色车票,它第一次与票务系统有了数据联结,信息化成为票务系统的重要处理方式;随后,在高铁动车组上出现了磁介质蓝色车票,这种票据更进一步,不管是防伪还是信息化集成等方面都是前面两种车票无法比拟的。而电子客票的出现,则直接让纸质车票“消失”。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变化”,这是铁路票证的一次大的飞跃,意味着中国铁路售票系统从此正式走进无纸化和电子化,其影响是相当深远的。这意味着中国铁路的电子化、信息化、数据化、云端化、智能化跃上了更高的层次。未来,给中国的交通体系建设带来的影响与改变绝不仅仅是乘客出行方便那么简单。对此,我们将拭目以待。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