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对南海仲裁做好“复合型防守反击”
杨毅
//www.auribault.com 2016-07-01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 更多

  随着菲律宾挑起的“仲裁案”的结果即将出台,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将面临着新一波“风暴”式的舆论甚至战略压力。我们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准备,“见招拆招”的被动式反应,效果可能会打折扣。综合施策、防守反击,变被动为主动,或许才能打好南海问题的战略反击阶段战役。

  面对在南海问题的严峻挑战,国内存在许多不同观点,有的认为应该展现强硬姿态,让挑起事端者受到惩罚;而对于美国军舰的“挑衅性巡航”,应采取军事行动,让美军尝到苦头,不惜撞船。有的人则认为,我们应该沉住气,要忍耐。

  笔者认为,破解南海困局,核心不是简单的“示柔”或者“示强”。南海问题涉及地缘政治、法律、外交、军事、经济等复杂因素,因此,我们一定要看清楚问题的实质,统筹战略资源。

  南海问题的“话语权高地”不能丢失

  在南海问题的舆论战上,美国设定、扭曲和掌控的话语权陷阱及其强大的舆论攻势令中国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的态势,应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摆脱战略被动,并逐渐争取战略主动。为此,要让国际社会认清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是受害者,也是南海地区和平稳定最坚定的维护者。南海问题的核心是领土争端,事实真相是中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受到其他国家侵占,而中国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却受到不公正对待。根据“先占即拥有主权”的国际惯例,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南海进行活动,历史上的中国政府(包括王朝)行使过管辖权。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法理上,南海诸岛和相关海域属于中国的主权是无可非议的。

  美国等国家炒作中国在南海实行强硬的政策,在它们的渲染下,中国似乎是“强权即公理”的恶霸,这显然是谎言。针对相关国家多年来在非法侵占中国的岛礁上进行军事设施建设,并在相关海域掠夺资源,我们一直采取非常克制的态度。中国主张通过和平对话解决争议的宽容大度没有得到相应回报。

  其次,美国是南海局势紧张动荡的设局者。近年来,以国际秩序维护者面貌出现的美国,貌似公允地高调介入南海事务,但有着自己的地缘政治目的,意在恶化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美唆使菲律宾等国家向中国发难,利用一些偶发事件,频频派出飞机、军舰,为跟中国“较劲”的国家鼓气撑腰。菲律宾发起的所谓“仲裁案”,背后就是美国支持的。美国的目的,就是激化南海的紧张程度,恶化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关系。

  第三,日本是南海问题的“添乱者”。日本近来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得格外积极,其目的是利用南海问题 “围魏救赵”,对中国施压,谋求在东海方向的更大空间,同时也是“借船出海”,通过在南海的军事行动,实现在新的安保法案框架下的对外用兵合法化、合理化,并在政治上“洗白”自己。

争取一切国际力量的支持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通过双边谈判途径解决南海争议的立场,反对将其“多边化、国际化”。但是,随着美国等域外势力的强力介入,“国际化、多边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实。我国政府提出的“双轨制”(双边领土争端双边解决,涉及地区的共同问题多边商谈)立场就是合理和有效解决南海问题的途径。

  面对美国拉帮结派,拼凑对中国施压的“战略联盟”,我们不能孤军对阵。最近,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方式与相关国家形成共识,使越来越多的国家理解和赞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我们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我国许多驻外大使和著名学者撰文,纷纷在国外主流媒体上发声,澄清被歪曲的事实、以正视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搞好综合力量建设与使用

中国不信奉国际关系中的“丛林法则”,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实力就会成为弱肉强食的牺牲品。在世界舞台上,实力是赢得尊重的基础;与此同时,合作是顺利通往成功的途径。

  面对严峻复杂的安全挑战,迫切需要加强软硬实力的建设与综合运用。例如加快推进国防与军队深化改革,以最快的速度使新的管理体制和作战指挥体制健康运行。使得我们的军事力量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让任何胆敢侵犯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的势力望而却步。

  硬实力建设,特别是军事力量建设方面要低调加速,必要时要果断展示力量与决心。在军事上要画底线。对于美国军舰和军用飞机的“进入”,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对“擦边而过”、“点到为止”的外国军用舰艇和飞机要监视与驱离;对那些不顾警告执意朝着我方岛礁纵深方向入侵行进的军用飞机与军舰则要警告;必要时,可以启动火控雷达或者低空掠过,予以示警。对那些敢于挑衅的军舰和飞机要敢于硬碰硬。

  5月10日,我们派出三架军用飞机和三艘军舰对美国军舰进行监控、驱离,比前两次的力度和强度都大得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力量更加强大,美国等国家的挑衅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我们的国家利益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维护与拓展。

  总体而言,搞好战略资源的转化应得到加强,把实力转化为影响力,把影响力转化为权力,把权力转化为国家利益。在南海问题上,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宁失千金,不让寸土”,我们要坦然对待所谓“国际社会”给我们的“舆论压力”,处理好短期效应与长远利益。加强危机处理能力和快速反应机制,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反应,做好实时、实地的资料录制并及时对外公布,争取获得国际道义和舆论上的主动。

  此外,不但要化解危机,更要塑造态势,变危机为机遇。通过一件事、一次争端、一次“过招”,来为相关国家“立规矩”,让它们不敢轻易侵犯我们的战略底线。要让一些人知道,挑战中国的利益是要付出代价的。

  面对挑战复杂、威胁多元、压力增大的态势,还要防止心浮气躁,不冷静的冲动的冒险主义,也要防止缩手缩脚,丧失良机的保守主义。挑战严峻也是好事,它可以增强我们驾驭大局,应对重大战略挑战的能力,培养我们发挥崛起大国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骨干作用的国家素质。(作者是解放军海军少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