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萨德”是徘徊在东北亚的新冷战幽灵
阮宗泽
//www.auribault.com 2016-08-03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 更多

  不顾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强烈反对,7月8日,美国与韩国宣布即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紧接着,7月13日,韩国宣布“萨德”落户于庆尚北道星州郡,预计2017年年底前部署到位。这一消息让人深感突然和诧异。美韩此举明显动机不纯,选择的时机还相当蹊跷。它们认为,在南海仲裁案即将出炉之际宣布“萨德”入韩,将陷中国于两线吃紧、顾此失彼的困境,因此可以蒙混过关。这种行为不过是趁火打劫的雕虫小技,只能暴露出其心里有鬼。

美国在韩部署“萨德”是想一石多鸟

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乃美国的战略举措,看似一桩一石多鸟的买卖。一是推涛作浪,在中韩之间打进楔子。近年来,中韩关系一路上扬,双方的政治、经贸、人文交流热络。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15年两国贸易总额达2758.2亿美元,大于韩美、韩日贸易额的总和。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并执行顺利,而韩国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收获红利,美国遂将“萨德”作为离间中韩关系的利器,因其非常清楚中国会坚决反对,一旦“萨德”入韩,中韩关系必遭风浪。今年初以来,朝鲜突然搞第四次核试验,接二连三地试射弹道导弹,增加了韩国的不安全感。美国认为此时推动“萨德”入韩水到渠成,乘机威逼利诱,与韩国签署城下之盟,棒打中韩关系。

  二是打造东北亚反导圈,企图单方面攫取对中俄的战略优势。作为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两大军事盟友,日本与韩国近年来在慰安妇、领土争端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两国关系疏远冷淡。美国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便竭力撮合首尔与东京握手言和,以便更好地配合其战略部署。此番美国以“萨德”为筹码请韩国入瓮,名为反制朝鲜核威胁,实为美国全球战略优势布局打补丁,将韩国与日本纳入东北亚反导圈,将其数据链并入美国的整体导弹防御系统。

  三是放虎归山,支持、纵容日本“松绑”,使之成为美国看家护院更得力的马仔。安倍政府一心想推进日本的“国家正常化”,即修改宪法,还千方百计地借船出海,朝着军事大国方向暴走。因此日本一方面需要向美国摇尾乞怜,另一方面必须唯美国马首是瞻、挣表现,无论是在南海问题上,还是朝鲜半岛问题上,日本均冲锋陷阵。日本欢迎“萨德”入韩,视之为巩固和提升美日韩军事安全合作重要契机,并拟升级现有的“爱国者”反导系统,还欲引入“萨德”,配合美国建立东北亚的反导网络。由于日本仍不能放下历史包袱,阻碍它与周边国家和解,美国此举无疑是助纣为虐。

“萨德”入韩必撬动东北亚安全结构

“萨德”成为徘徊在东北亚地区的新冷战幽灵,或演变为今后东北亚地区的焦点问题,干扰国际社会对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关注。作为冷战的最后一块坚冰,东北亚的安全构架本就脆弱,但仍维持了相对的和平稳定。如今“萨德”降临半岛,犹如打开潘多拉之盒,必将撬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结构,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恐渐行渐远,前景堪忧。

  “萨德”对中国与俄罗斯均构成重大安全威胁,遭到中俄的一致反对。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挑衅与贪婪,中俄岂会袖手旁观。今年5月中俄在俄国防部举行“空天安全-2016”首次首长司令部联合反导计算机演习,这既是中俄在政治上的相互支持,也意味着背靠背对外防御。近日,第四次中俄东北亚安全磋商在莫斯科举行。在双方看来,美国和韩国推动在韩国部署“萨德”,将严重损害包括中俄在内的域内国家战略安全利益。中俄将根据两国元首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加强沟通协调,以最可靠、最有效方式切实维护两国战略安全利益。

  连日来,韩国国内掀起阵阵抗议浪潮,说明青瓦台此举不得人心。尽管韩国政府信誓旦旦地说“萨德”将有效应对北方的核威胁,将保护韩国的安全,但仍难以平息抗议者的怒火。在韩国民众看来,“萨德”不过是一把“挡不住雨的伞”,连首尔都保护不了,何以保护韩国?

  “萨德”恐使中韩关系红利得而复失在与韩国朋友交流时,他们强调韩国外交有其独立自主原则,不愿中国把韩国看成美国跟班。韩国应当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其自主性,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如今韩国对“萨德”打开大门,意味着韩国成为美国反导同盟的马前卒,必将损害韩国的自主原则,大大缩减其回旋空间,与韩国追求在半岛问题上发挥更大自主作用的目标背道而驰。

  总之,部署“萨德”这一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将极大侵蚀中韩互信。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在各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并确立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定位。2014年两国元首一致决定,为丰富这一关系的内涵,提出了“四个伙伴”的目标,即使两国成为实现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眼下,“萨德”却旁逸斜出,难道中韩关系的小船,说翻就翻吗?这取决于韩方能不能与中方相向而行,珍惜这一友谊。假如只有中国向前划,而韩国向后划,中韩关系的小船就有倾覆的危险,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会风雨飘摇,得而复失。(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