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几天,关于“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新闻成为舆论热点,国人对航母的热情可见一斑。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庞大、最复杂、且涵盖作战空间最广的武器系统,航空母舰自诞生起就具有了非凡的战略价值。当它与中国工业化联系在一起时,其战略意义更是非比寻常。
作为军事装备,航空母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海战领域。著名海权思想家杨震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对此作了高度概括:航空母舰可以统合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力量、提高中国海军夺取制海权的能力、为中国海军提供急需的远程防空能力、提高中国海军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中国海军的海上远程打击能力、提高中国海基核力量的战场生存能力等等。航空母舰的列装标志着中国海军由近海防御型海军(黄水海军)向远洋海军(蓝水海军)转型的光辉前景。可以说,航空母舰是中国海军进行战略转型的关键装备。
然而,航空母舰的价值对于中国而言绝不仅仅局限于此,其在海战之外的价值至少不逊于海战本身。首先,航空母舰的列装将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具有战略意义。近年来,中国的地缘政治重心逐渐转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目标。所谓海洋强国,是一个海洋实力与过去相比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能进入海洋强国俱乐部的国家,这样的国家不仅拥有地区性海上力量,而且是国际海洋政治大国和国际海洋经济强国。就实力而言,海洋强国拥有发达的海洋经济、先进的海洋科技、优美的海洋生态环境、具有构建海洋制度及其体系的高级人才队伍和强大的海上防卫力量;就能力而言,海洋强国不仅要能制止强敌从海上入侵,还要能捍卫海洋权益并保障海上生命线和海外利益的安全。航空母舰是构建海上防卫力量的核心装备,并能很大程度上带动海洋科技的发展,同时,因其具有强大的威慑能力,对捍卫海洋权益、保障海上生命线及海外利益的安全具有其它舰种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其次,对提高国家战略能力有巨大意义。“国家战略能力”是《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提出的重要命题,该命题对于中国的国家战略研究的提升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将国家客体的矛盾性及建立在其上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重要因素注入“国力”概念,使静态的国力和动态的国家目标之间、静态的国家资源和动态的国家管理层之间有了逻辑联系。航空母舰的列装为达成国家战略目标丰富了手段选择。学者薛晨指出,由于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工业设计和制造部门,航空母舰的建造将因此形成一条超长的产业链。在设计、装备、材料、工艺、制造、组装、测试等各领域,都能使中国制造业整体迈上新水平。另一方面,超长产业链将导致所谓的“榕树效应”,以航母为目标形成的制造业体系将溢出至其他军事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升级,而这一升级进程所具有的正外部性则会反哺社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可以说,工业强国不一定能自主研发航空母舰,但是能自主研发航空母舰的一定是工业强国。从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出发,发展航母,是最终实现我国国力、科技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全面提升的有力战略决策。
此外,航空母舰在灾难外交领域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航空母舰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地区执行救援任务时,可以卸下大量固定翼舰载机,大量搭载性能卓越、能垂直起降的舰载直升机。此时,直升机数量可以大幅度增加,作战人员可以明显减少,并可明显增加各种救援器材及食物、淡水、药品等物资。同时,航空母舰上宽阔的甲板与宏大的机库也为装设各种应急设施与储存救援物资,提供了绝佳条件。传统货船进行物资装卸往往需要使用港口设备,如果港口在自然灾害中遭到破坏,货船上的物资就很难实现卸载。而航空母舰不仅拥有庞大的物资储存空间,且无需依靠港口就能快速装卸。抵达灾区后,航母上的舰载直升机还可以将灾区急需的物资直接输送到交通不畅的重灾区。这种灵活的物资输送方式是传统货船无法相比的。航空母舰出现在抢险救灾现场,一方面彰显了国家实力,提升了国家与军队的国际形象,另一方面也有显示国家力量存在,提升国家影响力。
由此可见,航空母舰对于中国来说,不仅仅是一艘军舰,甚至不仅仅代表海军,它是国家意志与国家战略能力的体现。航空母舰的列装将为中国维护国家利益提供了更多的手段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头“吞金兽”吃进去的是海军经费,产出的却是更多保卫国家利益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国产航母的诞生是世界航母发展史上的一小步,也是中国海军走向蓝水的一大步。(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约研究员)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