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时隔4年,奥运会又来了,这一次是在里约。这是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自诞生以来,第一次踏上南美大陆。这本应值得庆祝的事,但比赛尚未开幕,各种对里约奥运的“吐槽”比比皆是,有媒体甚至打出这样的标题:《金牌不重要,活着回来就好》。国内的朋友问我,“太夸张了吧?”是的,对里约奥运的吐槽已经到了“夸张”的地步。
奥运会来了,巴西却变了
巴西期望通过一场重大活动来树立、增强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这样的努力几乎持续了半个多世纪。1950年,巴西第一次举办世界杯足球赛。当时,二战结束不久,世界格局重新划定,在远离世界权力中心的南美大陆,年轻的巴西迫切需要一场大赛、一次胜利,为她奠定在世界新格局中的位置。一场世界足球大赛,承载了这个国家对成为世界强国的满心期待。遗憾的是,巴西最终在家门口输掉了决赛,这场失败“像一颗子弹射入了巴西人的心脏”。
现在,奥运会来了。2009年,哥本哈根,当奥委会主席宣布2016年奥运会主办地花落里约时,时任总统卢拉热泪盈眶,巴西又一次迎来了通过一场大赛提升国际形象的机会。当时的巴西也的确有这个资格。在卢拉带领的劳工党执政的近十年里,主要依靠大宗商品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巴西迎来“黄金十年”。经济高速增长,几千万人脱贫,巴西与中国、印度等国一起作为“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担当。
但是,随后的7年巴西遭遇了巨大变化:总统被弹劾、经济遭遇25年来最大衰退、国内民意分裂严重,甚至连一手把奥运会带到巴西的卢拉也已身陷贪腐丑闻。在这个国家的议程设置上,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考虑。弹劾案如何走向?新政府的经济恢复计划能否奏效?国际社会是否承认新政府?对巴西普通家庭也是这样,7月31日全国举行大游行,是支持罗塞夫还是特梅尔?今年薪水还能像往年那样按比例上涨吗?雷亚尔断崖式下跌,今年的度假去不了美国就在巴西国内转转吗?这样的问题排成一列,奥运会已不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美丽的里约,危险的里约
奥运会没有到来时,里约存在于各种“传说”中,它是“上帝之城”,充满“巴西风情”。它有巨大的耶稣雕像、最美丽的海滩以及最热情的桑巴舞表演,当然,它也有巴西最大的贫民窟,有屡禁不止的毒品交易和各种犯罪。因为一次奥运,这座蒙着美丽、神秘面纱的城市被骤然推向世界,被打着聚光灯、带着放大镜地反复打量,于是“美丽”退场,“惊悚”登台。
这有些不公平。里约被称为“加勒比和叙利亚的混合体”的城市,美丽和危险就像里约“硬币”的两面。一项最近的调查显示,全球50个危险城市,巴西占据21席。在里约,的确需要打起十二万分精力来注意安全,但“治安”并不应该成为里约奥运唯一的关键词。虽然这半年来抢劫和凶杀案件高发,但笔者认识的大多数驻里约记者都普遍觉得巴西的确在治安上下了大功夫。在场馆附近,“到处都能看到持枪巡逻的警察”,“要进入各种场馆都要经过特别严格的检查”。为了这次奥运,巴西政府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安保联动计划”,从警察、消防、军队等部门抽调约8.8万人参与到里约奥运会的安保工作中,安保人数是4年前伦敦奥运会的两倍。这些天在奥运场馆进进出出的媒体小伙伴们都有感觉,“管得真严”。
治安问题一向是巴西,甚至整个拉丁美洲的顽疾,也曾被认为是“拉美最大的问题”。经济机会稀缺、贫富差距明显、教育不公平等现象使得暴力和犯罪在该区域高发。治安、毒品、犯罪等社会问题的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成因,奥运会可能成为其改变的一个契机,但绝不可能是彻底解决的一剂解药。
多一份理解,多一点耐心
历史上许多次奥运会在开赛前都曾被各种吐槽,但是一旦正式开始,问题“总有办法解决的”。巴西有句话叫做,如果什么事情没做好,那多半是因为“还没到最后呢”。2014年巴西世界杯时,一些球场的座椅直至开赛前都没安好,但这不妨碍世界杯到点正常开球,不妨碍来自世界各地的球迷们享受一个月的足球时间。也许,这就是 “巴西节奏”、“巴西风格”。
我们还能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一些国外媒体密集报道了关于北京和中国的许多问题。有些“抹黑”、“诬陷”式的报道,让国人很生气。最终,北京以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回应了各种猜忌和攻击。北京不是完美的,里约也的确存在这样那样令世人颇觉“震惊”的问题。但是,我身边许多驻巴西的媒体人,尤其是巴西当地的媒体人,都觉得媒体对里约奥运种种问题的报道有些“夸张”和“片面”。经历过北京奥运会的我们,对此应该能够感同身受。将心比心,我们也许应该给予里约更多的理解和足够的耐心。
再有20天,当奥运主火炬熄灭,尘归尘土归土,赛前这些纷扰的声音终归会随着科帕卡巴纳海滩的海水退去。当一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来临之际,对奥运会本身的关注,才是题中应有之义。无论奥运会含有多么丰富的政治含义,说到底,它都是人类和平相聚的一次体育“大趴”,都将展示“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那些顽强拼搏的人们在比赛中展现出的竞技体育的力量、勇气和魅力,不才是奥运会的要义所在吗?
看过里约奥运开幕式彩排的朋友们纷纷感慨,节目“很巴西”,“巴西人展现了最大的诚意”。所以,即使不能亲身来体验里约,也不妨静静地等待。8月5日,让我们一起注视奥运主火炬第一次在南美大陆点燃吧!(作者是本报驻巴西特派记者)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