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G20杭州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紧扣经济发展根本,回应了世界经济面临“新平庸”的现实挑战,本着包容、联动式发展理念提出“中国方案”,必将助推世界经济走向新的辉煌。
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于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杭州举行。主办方中国很重视G20峰会并积极努力筹备,提出的“中国方案”将让世界各国深切认识到此次峰会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
距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过去8年,世界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仍未改变。最新数据显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1%,2017年则为3.4%.相比该组织4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今明两年的预测都下调了0.1个百分点。对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态势,该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提出了“新平庸”的概念。
所谓“新平庸”,即世界经济“可能会经历一个长期低于平均增长水平的时代”。理解拉加德提出的“新平庸”,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球经济结构出现了问题:主要发达经济体传统增长动力疲乏,不能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发展中国家在消除贫穷与饥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资需求较大,但是受制于各种因素,无法将投资和需求有效对接;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在本国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平衡可持续发展增加了阻力。
正是基于上述判断,笔者认为G20杭州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紧扣世界经济最紧迫的挑战,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提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系统性行动计划,致力于推动全球包容、联动式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
包容、联动式发展理念,前提是包容,也就是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发展道路选择的前提下推动发展。这样的发展理念要求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避免所谓的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对经济发展的干扰,使得经济发展能够遵循经济规律、贸易规律。当然,这样的发展理念,也容易获得更多国家的支持,贯彻了我国一直倡导的“求同存异”思想主张,将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治理规则和经济秩序奠定坚实基础。
包容、联动式发展理念,重在联动,即从全球化发展性的方面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比如对于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需求,由在资金、技术或高水平劳动力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经济体进行投资建设,这样在贸易与共建中互惠,投资方的要素能够获取合理回报,发展中国家也完成了基础实施建设;而且,在当地投资,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向当地政府纳税,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结果是实现了共赢。这方面,中国不仅从思想理念上倡导,而且也在行动上积极实践。比如目前正在开展的“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亚投行的成立,都践行了互惠共赢的包容、联动式发展理念,为其他G20经济体做出了榜样。此外,G20峰会也强调创新发展,推动各国分享技术创新方面的成果,促进共同发展。这一理念和举措如果落实到行动中,对于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将具有重要作用。
包容、联动式发展理念,关键在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今年的G20峰会将首次设立G20贸易投资工作组,制订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以促进全球贸易增长和加强全球投资政策协调。这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对于促进各国贸易,实现包容、联动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提出“新平庸”概念的同时,也指出各国要切实采取措施,避免“新平庸”成为“新现实”。拉加德的呼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说,“新平庸”的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呼唤G20发挥更重要的推动作用。G20峰会上的“中国方案”,将积极回应这一呼吁,助推世界经济走向新的辉煌。
陈 建:中瑞伙伴关系历久弥新2015-01-21 |
原 磊:蓄势待发的全球制造业2015-07-14 |
高虎城: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中国方案2015-08-24 |
王 晋:稳增长要注重弘扬企业家精神2015-10-16 |
张敬伟:安塔利亚G20峰会带给全球新愿景2015-11-16 |
科学认识经济新常态下的速度变化2016-03-01 |
中国两会,为世界注入信心2016-03-04 |
中国高端智库“库”有余“智”不足2016-03-30 |
中国发展的不确定性被夸大了2016-06-14 |
中国会如何在G20 峰会中发挥大国作用2016-08-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