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6美国总统选举最后一场电视辩论19日在拉斯维加斯落幕。这场被称为“终极辩论”的对决,依旧缺少政策议题“创新”,而是将尖刻攻击进行到底,甚至纠缠于“下三路”攻击,再次拉低美国政治话语底线,实质内容空洞匮乏。(相关报道见A10版)
《今日美国报》10天前将二辩称为“电视时代最为怪诞的总统选举辩论”,今又将三辩称为“最残忍的辩论”。
选一国总统、面向全体人民的辩论,本应是脑力和智慧大比拼,主流是选民关注的政治、经济、社会治理等政策和根本问题。然而,在2016大选,面对美国选民的集体焦虑,候选人之间除了缺乏建设性内容的争吵,就是不断刷新低俗纪录的“政治修辞”,持续走低的“政治话语”底线,选举沦为无脑肥皂剧。
辩论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的两句话。一句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阐述答辩时,特朗普看着她说:“如此恶劣的女人。”另一句是表示选举被操纵,至于他是否接受选举结果,他说:“我让你有个悬念。”
“大选被操纵”是特朗普近日来反复强调的观点,三辩中以抛出“悬念”一词达到高峰。《纽约时报》评论说,特朗普已经不是在全力寻求获胜,而是“寻找替罪羊”。
事实上,“替罪羊情结”在此次大选中并不罕见。面对美国自身的结构性难题,包括特朗普在内的一些候选人,已多次在贸易、移民等方面在国际上寻找“替罪羊”。这种荒谬不经的逻辑和“对策”,实在是开“国际玩笑”。
找“替罪羊”自然是因为自身并不能给出什么切实有效的政策解答。例如,在伊拉克问题上,特朗普和希拉里两人都无法回避发动战争的错误,但都无力解决当前伊拉克局势的问题。结果,嘴仗只好漂移到“谁当年支持了这场战争”上。这种现象贯穿本届大选始终,其实也是美国大选的一个周期病症。
三场总统辩论,三轮喧哗与骚动,成为本届美国大选乱象的集中展示。而对美国政治生态的长期影响,并不止于一场选举。美国两党极化、政治分裂、种族对立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作为政治体系高级表现形式的大选,其行为方式,无疑渗透到政治话语中,深刻而复杂地影响政治运作。
《极化:美国政治中意识形态的兴起》一书作者之一、美国卡尔顿学院政治学学者史蒂文·希尔认为,此次大选中,“特朗普创造了一股喧闹的力量,将使美国政治和政策制定踏上比最近几年都更为颠簸之路”。
2016大选的“遗产”,将以其清晰的印记,长久影响美国政治。
熊丙奇:校园足球如何才能摆脱功利2014-08-01 |
华益文:美国为何总爱找借口2014-08-29 |
廖立湖:论文买卖审查机制须发声2014-10-28 |
黄 恒:弗格森骚乱暴露“美国的问题”2014-11-27 |
希拉里能否从麻烦中脱身?2015-05-22 |
黄靖:中美不会走向两强对抗之路2015-06-26 |
颜晓峰:对历史的反思:德国与日本的不同态度2015-08-14 |
留美求职没有浪漫主义2016-03-22 |
先救妈还是先救媳妇都该被理解2016-07-27 |
美国为啥突然对南海问题“变脸”?2016-07-2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