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距离美国大选最后的决战已经不到10天时间,在已经结束的美国总统候选人三轮电视辩论中,相互攻击和揭丑成了主要内容,再去掉关于美国内政话题的讨论,外交政策方面的阐述和辩论显得尤其稀少,甚至所占时间连1/6都不到。不过,中国和俄罗斯是希拉里和特朗普不约而同都提到的关键词。无论谁会成为下一届美国总统,比较二人对中俄政策的异同,都有助于我们了解后奥巴马时代中美俄三角关系的走向。
对华政策有“软”“硬”之分
美国两党在中国问题上存在基本共识,那就是:中美两国虽地处世界不同地区,但都是超级大国,且经济相互依赖性很强;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可以对国际事务中一些棘手问题具备影响力的国家,如朝核问题——这些因素都造成美对华态度复杂难定。同时,虽然民主党和共和党经常因为对华贸易和外交政策争执不休,但美国政府始终不敢对中国做出实质性制裁措施,皆因担心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特朗普方面截至目前所能看到的,主要对中国经济政策进行猛烈抨击,扬言上台后将对中国商品征收高关税,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相关贸易协定;同时还将针对中国破坏知识产权的行为制定更加严厉的规定,并打击中国刺激出口的补贴行为。特朗普还主张减少美国外债,降低美国公司缴纳的所得税,增加华盛顿在与北京谈判时讨价还价的砝码。值得注意的是,为抵制中国在南海的主权要求,特朗普还提出美国应当增加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
对俄政策有根本理念差异
如果说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希拉里和特朗普只是处理方式有“软”“硬”之分,那么在对待俄罗斯的态度上,两人则存在一些根本理念的差异。希拉里本人多次表示对普京没有好感,对未来的美俄关系也持悲观态度。希拉里一方面希望美俄继续在控武上合作,另一方面却呼吁美国及其同盟国联合抵制俄罗斯的扩张行动。她还支持加强北约同盟和欧洲能源安全体系,并暗示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相比之下,特朗普除了公开称赞普京比奥巴马“强多了”,还主张美国与俄罗斯强强联手组成新的“同盟”,应对叙利亚危机等国际问题。据称,特朗普竞选团队中的一些人与莫斯科关系非常密切,希拉里方面也借此不断在竞选中指责对手。虽然在乌克兰问题上特朗普与当今美国政府和希拉里一样,口径一致地挞伐俄罗斯,但总体来看,特朗普对待俄罗斯的态度远不如希拉里那样坚定且有一致性,且个人情绪化色彩较浓。
希拉里或特朗普将如何“打开”中美俄三角关系
笔者认为,在希拉里和特朗普对中俄态度异同并存的情况下,把握两者未来对中美和美俄关系的“打开方式”极为重要。
首先,亚太政策是希拉里在国务卿政治生涯安身立命的根基,在美国亚太外交屡屡受挫的情况下,如果她当选下一届美国总统,很有可能会将更多关注投向这一地区,美国与中国的外交“碰撞”也不可避免。另外,在国内左派势力的压力下,美国两党代表人物都对奥巴马力推的TPP表达了不同程度的反对意见,认为其附加的政治外交意义已经超越了国家经济利益,由此引发的失业等问题会导致社会不满情绪升温。但由于希拉里是“亚太再平衡”政策的设计者之一,所以目前她对TPP的态度较为暧昧。在美国,有一种说法是TPP最终会在希拉里的支持下获得国会批准。这一结果也会对中美甚至美俄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比之下,特朗普并没有提出太多关于巩固或发展美中关系的建设性意见,反而是对中国的批评、指责多于对自身的内省,这种态度并不利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其次,希拉里任国务卿时曾力主改变冷战时期的敌对强硬政策,将巧实力政策融入美国外交,主导美俄关系重启。因此,如果成功当选,希拉里还会继续为之付出外交努力,但手段可能发生大反转。虽然希拉里对美国与中俄两国的关系都持谨慎态度,但对美俄关系前景相对更加悲观。罗伯特·卡根等美国“新保守主义”人士一再为希拉里当选背书,显示美俄之间很可能因美式“排他主义”和俄式“强国主义”发生激烈冲突,在主权干涉和政权合法性等问题上集中发生理念碰撞。
如果说希拉里对俄政策会比奥巴马更强硬,那么如果特朗普当选,美俄关系则很有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两国可能会“另辟蹊径”地改变以前的相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虽然不像希拉里那样具备丰富的外交实战经验,但却非常重视领导人个体对国家外交的作用。如果特朗普当选,他很有可能利用私人关系改变美中和美俄的关系格局。另一名共和党代表杰布·布什也指出,美国应利用一些其他渠道与中国等国家发展更深层次的关系,而不是让一些不和失去控制。
由此看来,希拉里和特朗普,无论谁将于明年入主白宫,中美俄三角关系都将翻开新的一章。希拉里曾说,虽然美中关系极具挑战性,但两国之间可以建立一种“正面、合作、全面的关系”;特朗普一边骂中国“损害了美国就业”,一边却也表示“要和中国好好做生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希拉里代表并且会延续当前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那就是在其可接受的限制范围内,继续与中国在朝鲜半岛、气候变化、反恐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增进互信和合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近年来中美之间龃龉不断,但是中国政府倡导的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已经影响到了美国政府的外交态度,与俄罗斯实施的与美国针锋相对的强硬外交相比,显然取得了不同的效果。(作者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伯格里国际问题研究所访问学者)
一 苇:不是中国强硬,而是美国焦虑2014-12-16 |
阮宗泽:中美应超越 你输我赢的 零和思维2015-09-18 |
薛宝生:感受“习奥会”体认中美关系和平当家2015-09-28 |
习大大访美是直接对美国民众的心说话2015-09-29 |
吴澄秋:习大大访美是直接对美国民众的心说话2015-10-08 |
冯 玮:TPP:美国为何能踏入日本“圣域”2015-10-08 |
柳 丝:奥巴马外交“工程”面临“烂尾”风险2016-01-14 |
王传军:美国为何又对伊朗实施新制裁2016-01-19 |
纪明葵: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合作与展望2016-01-20 |
萨德入韩,折射美国的战略不自信2016-08-0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