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做一只反击“疯狼”的“功夫熊猫”-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国际

中国外交:做一只反击“疯狼”的“功夫熊猫”

王鹏
2020-05-25 13:07:14  来源: 环球网

  最近,在国际舆论场上有关“中国外交是不是‘战狼外交’”的讨论日益激烈。持此论这认为,中国外交官最近的言论只是“呈口舌之快、无事生非”,且已经“让中国在国际社会变得孤立”。然而,事实真相果真如此吗?让我们用事实和逻辑来说话。

  首先,所谓“战狼外交已经让中国在国际社会变得孤立”一说完全不符合客观事实。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十四亿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已经总体上控制住国内疫情,同时积极对友好国家提供救援。中国同俄罗斯、中亚、东北亚、东南亚、欧洲、非洲、拉美各国都保持着密切联系和务实合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政府已设立抗疫合作专项资金,已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向17个国家派出19支医疗专家组,而且毫无保留地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经验和诊疗方案。

  对中国的防疫成就和国际援助,国际社会是高度赞许的。譬如,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表示对媒体公开表示:“中国政府展现出的组织动员能力是全球卫生史上前所未见的,其他国家很难做到。”埃及《金字塔报》执行总编曼苏尔表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优越制度作为保障,中国一定能战胜疫情,赢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罗马大学东方学院院长、意大利著名汉学家费德利科·马西尼表示:“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行动迅速有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的坚定决心和卓越能力。中国树立了世界防疫的典范。”

  相反,那些指责中国所谓“不透明”、“不公开”、“防疫不力”、“被全世界追责索赔”的国家,自身防疫工作恰恰泛善可陈,不仅给本国老百姓造成重大生命损失,而且还因在国际上屡屡“搅局”而受到世卫组织、国际社会的谴责,甚至因为强抢盟国从中国订购的口罩而遭到盟友的唾弃。两相对照,究竟是谁得道多助,是谁失道寡助?多助之至,世界赞之;寡助之至,盟友畔之——事实胜于雄辩,公道自在人心。

  再说所谓的“中国外交官呈口舌之快、无事生非”、“中国的话语反击让中国在国际社会变得孤立”。

  面对这种指责,化用孟子那句名言“中国岂好辩哉?中国不得已也”就颇能说明问题。早在“舆论战”爆发前,有西方政客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直呼“武汉病毒”(Wuhan virus),并通过在讲话中屡次使用该措辞而“明示”这种病毒的源头是中国武汉。无独有偶,此公之同僚,另一位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高官也同样多次公开表示:“我要指出的是,这个病毒就是源自中国湖北武汉,已经发生一段时间了。”在他们一唱一和的“示范”作用下,一些当地媒体也鹦鹉学舌地说:“中国人需要就新冠疫情正式道歉。……疫情发源于中国就是因为中国人爱吃蝙蝠和蛇。”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但这些不实之词甫一发出,便遭到世界科学界的“公开打脸”:来自8个国家的27名知名公共卫生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专门为此签署联合声明,反对一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疾病是人造武器的所有阴谋理论。

  可见,只要人们不带先入为主的偏见,把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好好捋一捋,是非曲直便尽现眼前:一开始,面对种种抹黑,中国也没有说什么,没工夫搭理,只是埋头忙于救助自己的人民,同时与世卫组织、友邦芳邻保持密切沟通,尽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然而,人的忍耐毕竟是有限的,中国人民也是不可辱的。一群宵小之徒一而再、再而三地触碰中国的底线,把脏水泼向无辜、英勇、数月来一直奋战在全球战疫第一线的中国人民、湖北人民、武汉人民身上……是可忍孰不可忍?中国必须反击,因为人民需要尊严,真相需被尊重,谣言终将破除。

  如果说,中国在被人污蔑、抹黑了无数次之后仅仅发出一句反驳就叫“战狼外交”,那么试问,此前某些政客种种毫无凭证、无端造谣、蓄意抹黑的行径又是什么呢?恐怕只有“疯狼外交”(MadWerewolfDiplomacy)才能名实相符罢?外开罪于大国,内无能于民生,吾恐“疯狼”之忧不在中国,而在白房之内也。个别外媒为“疯狼”之流张目固然可以理解,但国人之中却亦有少数者与之遥相呼应、亦步亦趋,实在令人费解。此种“逆向种族主义”和“自我污名化”的自虐倾向,可以休矣。

  明确上述事实,人们就不难理解,中国外交并不是“战狼外交”,而是“斗狼外交”。中国也不是“狼”,而是一只“功夫熊猫”。面对国际“疯狼”的种种污蔑、诽谤、打压,这只既勇敢又热爱和平的功夫熊猫善于斗争却不好斗;它时刻捍卫者国家利益和人民尊严,却又高度自我克制,坚定地携手睦邻友邦,一同走在齐心战疫、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员)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用大数据服务好农民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全国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的提案。在提案中,王均金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指出,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9亿人,但每逢招工旺季依然出现“用工荒”,主要原因在于工厂和农民工之间信息不匹配。很多农民工依然依靠线下人才市场、包工头或者熟人介绍来找工作,而工厂往往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符合技能要求的工人,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 中工时评:为职工“提素”持续贡献新“点子”

    5月24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大会书面发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学技术、当工人成为社会时尚,让搞培训、抓培养成为企业自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技能供给体系。”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 中工时评:努力破解“农民工老龄化”带来的建筑业用工荒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持续走高,已升至40.8岁,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17.9%增至2019年的24.6%。与之相对的是3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32.9%下降到2019年的25.1%。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