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案能成为推动美国种族平等的催化剂吗?这位华人学界大咖说……-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国际

弗洛伊德案能成为推动美国种族平等的催化剂吗?这位华人学界大咖说……

冉文娟
2020-06-17 13:16:11  来源: 中国侨网

  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以悲剧性的方式激起了美国民众抗争种族歧视与警察滥权的声浪。在悲痛之余,人们呼吁改革警察系统并推进美国社会种族平等。

  当地时间6月13日,美国旧金山市政厅附近的街面上,出现用黄油漆涂写的巨幅“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字样。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弗洛伊德之死会成为改革的催化剂吗?知名华人学者、纽约大学政治学终身教授熊?接受中新社记者邮件采访时表示,无论是要求美国白人纠正对非裔的歧视还是改革美国警察制度,其背后都有久远的历史因素,无法一蹴而就。

白人对黑人的态度不纠正 歧视不会停止

  熊?认为,美国主流社会对黑人的歧视并非通过法律或平权运动便能解决,而是关乎白人对黑人的态度。若不能把白人对黑人的态度真正纠正过来,是无法成功的。

  他表示,美国的种族问题可追溯至美国贩卖黑奴的历史。自英国殖民时期起美国这片土地上便有了黑奴,美国独立黑奴制度延续。虽然南北战争后于1865年通过的宪法第十三修正案废除奴隶制度,但黑人仍没有与白人真正享受同等的权利。

  譬如,黑人不得与白人同校上课,必须去所谓“分别而平等”专为黑人设立的学校。一直到了1954年后才正式改变。自此以后的民权运动,美国的黑人逐渐在书面上赢得了较多的平等权。“可是白人对非裔歧视的心理,还是能从白人警察与黑人间一向紧张对?l的关系看出。”

  当地时间1月20日,数千人走上美国旧金山街头,以游行和集会的方式庆祝“马丁·路德·金日”。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这次的弗洛伊德事件将黑人被压抑的愤怒与心结,趁机全部暴露发泄了出来。”熊?表示,尽管弗洛伊德之死引起的抗争已席卷美国50个州,但当下要想切实改变白人对黑人形象的认知以及相处态度并不容易。

  他还表示,早在2014年美国密苏里州就有一位黑人被警察枪杀引起大家愤怒,并呼吁改革警察制度,但“经过这些年,并没有具体的成效”。他同时认为,改革美国警察制度虽然困难,但相较之下比改善种族问题要容易。

国际社会的声援是“共鸣”

  弗洛伊德案件也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多国民众上街声援,反对种族歧视。熊?认为,这些国家上街游行的民众,与其说是响应,毋宁说是 “共鸣”。

  他以澳大利亚举例。当年澳大利亚的祖先由英国来到这片土地时,原住民无力对抗这些船坚炮利的外来者,结果弱肉强食被赶到偏野角落。他们的子孙至今仍脱离不了“原住民”的标签。

  当地时间6月6日下午,澳大利亚悉尼上万人举行反对种族主义集会游行。中新社记者 陶社兰 摄

  在弗洛伊德案发生后,澳大利亚多次爆发大规模游行。在街头的游行队伍中,抗议者不仅高举写着“黑人的命也是命”的牌子,还能看到澳大利亚原住民“红黄黑”三色旗。

  “原住民以声援美国非裔之名来表示他们自身历代受歧视敢怒而不敢言的悲痛。”熊?说,这是一种“心有戚戚焉”的“共鸣”。

 华人应积极参政争取话语权

  “我们从前相信中国人传统想法,认为只要自己争气努力,就可以走遍天下。可是,这在美国是不够的。”熊?表示,华人应该有更多人参加竞选,在地方议会和美国国会增加代表华裔权益与发声的话语权。

  他说,现在的情况已有所改进。譬如加利福尼亚州议会与美国国会均渐渐有华人代表。他还表示,华裔还应该学习其他族裔的团结精神,凝聚力量共同为华人权益发声。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