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雕像、大学改名,美国之乱折射美国之变-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国际

推倒雕像、大学改名,美国之乱折射美国之变

聂舒翼
2020-06-28 17:13:38  来源: 海外网

  美国国内因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动荡和争议仍在持续。近日在美国社交媒体上,话题#CancelYale#(取消耶鲁)登上热搜,因一条推特指出耶鲁大学以“奴隶贩子”伊利胡·耶鲁命名。该推特要求,耶鲁大学立刻改名,把耶鲁的名字从每幢大楼、每一张纸和每件商品上去掉,否则,“他们就是一直在憎恨黑人”。此外,发起者还要求数所知名大学改名,包括布朗大学和乔治城大学。从全美抗议,到推倒雕像,再到现在的所谓“正名运动”,美国社会日益难以寻求共识与妥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这背后反映出美国社会的包容度、协调能力、经济活力都大大下降。

  资料图:警察和示威者在美国华盛顿白宫附近对峙。(图源:新华网)

  金灿荣指出,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美国的纠错能力出现了下降。弗洛伊德之死让美国社会积聚已久的怨恨爆发出来。最初的抗议活动还是在“就事论事”的层面,在此问题上,白人警察也做出了妥协,单膝跪地以示和解,民主党议员们推出了法案以规范警察执法行为。然而,警察执法只是种族歧视的表象,种族隔离制度虽然被废除了,但种族之间的隔阂,却深刻地存在于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

  更进一步,弗洛伊德事件暴露美国国内系统性种族歧视问题、警察滥用暴力问题、少数族裔权利遭到侵害的问题等一系列社会深层次矛盾,这也说明,美国社会的协调能力变差。这原本需要通过更广泛的制度改革和社会和解去解决,需要各利益相关方的妥协。然而,愈演愈烈的“推倒雕像”与“正名运动”,背后则是“不妥协”,是美国社会日益两极分化和割裂的政治与社会现实。

  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国内黑白对立和族群隔阂不断加深而非减弱。从就业数据来看,美国劳工统计局6月发布数据显示,5月美国黑人的失业率从4月时的16.7%上升至16.8%,创下逾十年来的最高水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就业人口中有12.3%是黑人,而在餐饮、杂货店、服装店、加油站、干洗店、旅游业等收入较低行业,黑人雇员的占比远超过其在全国就业人口中的占比。从收入数据来看,布鲁金斯学会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黑人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41511美元,为2006年来最高值,却仍比白人家庭低20%至40%;而另一项调查数据则显示,2016年白人家庭的平均净资产是黑人家庭的近10倍,有近30%的黑人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从教育数据来看,学校间种族分化问题依然严重,约40%的非裔学生就读于以黑人为主的学校。

  如今,弗洛伊德之死却早已变成共和、民主两党相互攻讦的新战场;当白宫执政者不但没有试图弥合分歧,反而将矛头对准所谓极端左派,为白人至上主义者开脱;当社交网络上左派与右派之间的骂战最后沦为一地鸡毛,美国人意识到,他们再次失去了弥合分裂的微弱机会。

编辑: 王铉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