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时评:疫情防控不能完全依赖二维码
疫情防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要有底线思维和兜底意识。
中工时评: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为全球战疫正视听明方向
有了团结抗疫的经验、共谋发展的蓝图,中非友谊将越来越“硬核”,这不仅将惠及中非人民,也将有益世界。
中工时评:把握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精髓很重要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时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做好内外兼防,这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精髓所在。
中工时评:对病态的企业行为决不能手软
要谨防各种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让劳动者在法治的环境中挺起腰杆有尊严地工作。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阿中两国展现出了十分牢固的双边关系基础。
在疫情暴发伊始,阿布扎比王储兼武装部队副总司令谢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殿下就向中国表达了关切和支持。他说:“阿联酋已经做好准备向中国提供一切支持,并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应对疫情。”哈利法塔和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总部等许多阿联酋著名地标建筑都曾经点亮中国标志,表达与中国的团结一心。
这反映了阿中两国之间蓬勃发展的关系,与此同时双边合作也在众多领域不断拓展。在2019年7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谢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殿下宣布了阿联酋和中国共筑百年繁荣的路线图。
这一长期愿景包括阿联酋与中国合作制定在阿联酋200所学校教授中文的计划。此外,作为与中国签署的双边协议的一部分,中方在阿联酋开设中国文化中心的项目正在推进之中,与此同时,阿方也将在北京开设阿联酋文化中心。这些举措将加深阿联酋和中国人民彼此的了解,并在两国人民之间建立多层次的紧密联系。
阿中两国深厚关系涵盖广泛领域。例如,双方合作在阿联酋培育海水稻,满足阿方的粮食安全需求。在清洁能源领域,由上海电气、迪拜电力和水务局和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共同合作的迪拜马克图姆太阳能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站项目,将基于独立发电厂模式建设。目前装机容量950MW的第四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上月结束的中国两会,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支持通过互利合作谋发展的积极信号。对于阿中两国业已牢固的双边关系来说,这是一个重大利好。阿中两国年双边贸易额高达700亿美元。阿联酋与中国在共享繁荣和经济成果方面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中国关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部署,也为阿中两国在专业领域开展互补合作提供了动力。
两国还要重点发展其它领域的合作,例如科学、技术、人工智能、食品安全和可再生能源。以能源领域为例,中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清洁能源在本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到20%。同样,阿联酋2050年能源战略的目标是实现由再生能源、核能和清洁能源组成的能源结构,到2050年将清洁能源在本国整体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由25%提高至50%,同时将发电的碳排放减少70%,从而在2050年之前节省7000亿迪拉姆。
两国未来的科技合作前景可期。中国要在2030年之前成为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方已经朝着这一目标取得了积极进展。阿联酋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拥有最领先的人工智能研发实力。2017年10月,阿联酋政府启动了针对未来服务、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的“阿联酋人工智能战略”。
阿联酋正不断推进科学领域的发展,并已与中国达成协议,利用中国不断丰富的经验。双边协议包括阿联酋总理办公室人工智能办公室与中国科技部签署的关于人工智能科技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此外,哈利法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还建立了联合研究合作关系。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也正在与中国科研机构展开诸多合作。
在阿中两国双双迈入崭新发展阶段之际,后疫情时代呈现的新机遇和新合作将加速双方的科技创新,推动两国在未来夯实现有合作基础并拓展更多合作范围。这些合作将有助于推动阿中双边年度贸易的增长,实现2030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
(作者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驻华大使)
疫情防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要有底线思维和兜底意识。
有了团结抗疫的经验、共谋发展的蓝图,中非友谊将越来越“硬核”,这不仅将惠及中非人民,也将有益世界。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时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做好内外兼防,这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精髓所在。
要谨防各种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让劳动者在法治的环境中挺起腰杆有尊严地工作。
千里大秦线,重载舞长龙。你苦练技术,以“铁”的担当,在大秦铁路上27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亲历了中国重载列车从6000吨、21000吨到31000吨的历史跨越。
这是一支服务标杆的车队。“运力保障,我们在一线”和“让每位乘客都能安全安心地回家”是他们始终秉持的工作精神。
綦江发生超历史洪水,应急救援进入“战时状态”,各地消防救援人员确保打赢抗灾救援这场硬战。
赵怡婷是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护理专业的一名大二学员,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女兵方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