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校园是一个特殊的场域。作为一个小型的公共空间,个性迥异又充满活力的师生在这里聚集,探索新知与生活日常在这里交织。治理与规范、遵循或顶撞,在这里从来都不少见。从某种程度上说,校园就像一个小社会。
小社会折射大问题。当今社会戾气重,公众的讨论常不在同一层面,总是选择争吵而不擅长协调与解决问题,这与校园培养的缺失相关,也造成了社会管理的不易。
管理社会难,管理校园谈何容易。一直以来,传统的校园管理方式并不十分令人满意:由于反馈渠道单一、环节多等原因,学生的建议常无法及时通传到校方,解决问题的效率也不高。
学校在思考,学生也没闲着。这些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大学生开始自主运营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或手机应用等校园新媒体平台,并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相似的功能,为新形势下的校园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可能性。
如果说,之前有一些校园新媒体平台是在不经意间打通学生与学校官方的沟通路径,甚至是以舆论助推或倒逼学校管理。那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这些平台的可取之处,不少学校管理方主动联系平台运营者,征集学生诉求、发现问题,并寻求进一步合作。
当然,作为新生事物,校园新媒体平台和学校管理方之间必然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有时学生想法太多、难以统一,或并不完全合理,可能也会令校方颇为头疼。我们不希望这些平台只是学生的自娱自乐,也不想看到双方的博弈与剑拔弩张,而是积极主动沟通下的合作与共赢,毕竟,校园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和学生的校园。
尽管现在,这些校园新媒体平台上的讨论大多集中在日常生活的琐事层面,但通过这些小沟通的积累,未来,双方讨论的内容将不止于此,而是拓展到涉及决定学校发展方向的关键问题和实质性内容。借由这种沟通机制,培养学生在合理框架内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日后走出校园奠定基础,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合格的社会人。
路是人走出来的,给新生事物一些发展的土壤和空间,给自己一些探索的理由和勇气,让校园管理发展得更好,让校园达到真正的“善治”。
中国青年报:只能在校园BBS上匿名发泄 2009-11-17 |
中国青年报:只能在校园BBS上匿名发泄 2009-11-17 |
红 网:一个“根叔”能改变什么 2010-06-25 |
熊丙奇:大学生何以任由权益受损 2010-11-15 |
文 晖:“樱花护照”让校园不堪重负 2011-03-23 |
谢小芳:盼更多的高校对公众开放 2012-06-11 |
庞书纬:呼唤更多“中国好室友” 2013-04-25 |
蒋维祥:大学校园“准军事化管理”值得商榷 2013-10-29 |
多些自主管理 2013-11-01 |
许朝军:校内井盖穿“新衣”释放多重新善意 2014-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