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当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时,孩子自然会展现闪耀璀璨的光芒。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未必是一件好事。(11月5日 《中国教育报》)
我们在看到教育成绩的同时,不得不坦承,初中生教育管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低效和糟糕,尤其是在以留守学生为主的民办学校。学生智力基础及道德修养普遍缺失或半缺失,使得民办初中教育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压力和挑战。目前,很多家长意识到部分公办学校在教育和管理方面的无力,转而将对孩子的期望寄托于民办学校。部分家长把家庭教育的责任包袱卸下,打包绑在了学校教育这架马车上。隐含之意,即是学校要包办学生教育管理的一切。你既要做好教师,又要当好“替代父母”。随之而来,学校无形中成为家庭教育缺失的受害者。
这里,是否应当承担“替代父母”的责任似乎已无争论的必要。其实,学校尤其是民办寄宿制学校的教师早已自觉扮演起这个角色。尽管教师付出双倍乃至多倍的努力,成绩有所提高,但学生问题依旧不断,而且有学生和家长并不买账。究其原因,我想是深值广大教育工作者反思的。其实,教育管理学生仅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无论你的能力和耐心有多大,毕竟你只是教师,你无法包办孩子的一切。无法享受教育合力的孩子是不幸的,没有合力的教育注定行而不远。但如何形成教育合力,如何承担起“替代父母”的责任确实是值得所有教师思考的。
首先,教师与家长必须达成一致的目标。孩子的教育不仅是教师,更是家长的责任。任何有意或无意推卸、转嫁责任的想法对孩子的伤害都是巨大的。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没有经过家长良好启蒙教育的孩子心智是不健全的,是存在问题隐患的。这样的孩子进入学校,本身就让学校成为家庭教育缺失的受害者。如果家长再不能和教师具有一致的目标,孩子的教育和未来根本就无从谈起。当家长无意或无力配合时,学校和教师对孩子的教育风险就大大增加。尤其是,当家长对教育者不以敬重和感恩,而是以交易的心态对待时,学生的教育就会存在讨价还价的诸多可能性。而这也必然会引发双方诸多不满,乃至无可化解的矛盾。尤其当孩子被作为一种商品可讨价还价用来交换时,孩子良好的教育基本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商品不具有共有属性,它的目标是排他的,要么归你,要么归我。因此,教师与家长能否形成一致的目标,是孩子能否享受和谐教育的基础和关键。
其次,“替代父母”不仅需要认可更需要授权。对于民办寄宿制学校来说,“父母把孩子送到这里,教师就应该当自己孩子一样对待”,这样的理念几乎已成为铁则,想做教育就得打心底爱孩子。的确,教师几乎都是这样想并这样做的。但事实却发现,你的汗水甚至泪水很难换回他们的一丝感动,甚至换不来半点欣慰。当教师寒心乃至绝望时,不由抱怨学生铁石心肠、没有良心。其实,我们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一厢情愿呢?孩子压根就不认可你“替代父母”的角色,也就不可能向对待父母一样对待教师。一厢情愿地作“替代父母”对实际教育并不一定有必然的益处。相反,因为角色错位或不认同导致的逆反乃至反抗不是不可能发生,而这当然不是“替代父母”的教师所能彻底解决的。此外,家长是否愿意承认你的“替代父母”角色,会不会授予你“替代父母”的权利都是值得思考的。当这一切以肯定的“否”或者违心的“是”出现的时候,教师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演变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笔者认为充当“替代父母”角色不是坏事,关键还需要孩子的认可和家长的授权。
再次,“替代父母”角色分配是关键。尽管教师被要求既要当好老师又得当好爹妈,既要照看学生学习,又得关注学生生活。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位教师都是父母,都有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有效和成功。所以,做一位教师容易,做一位父母难,做一位教师兼父母的真演员更难。有经验、有能力、有方法的教师可以管起来,但一些方面确无力替代父母去做,还真不要硬着头皮上。以免“替代父母”的角色演不好,连教师的角色都要蒙尘打折。俗话说“读书念不完初中,打工回来两手空”。家庭教育缺失主要责任在家长,不能把弥补的任务强加给学校和教师。家长可以委托,但决不能过分依赖甚至搞责任承包,教师可以分担,但绝不应该实行大包大揽。其实,我们非常明白,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和家长有不同的分工与职责,角色混乱并不一定是好事。在各自职责内做好自己工作的基础上,密切配合协作,形成教育合力才是正途。
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曾指出,教师的含义就是必须不断提醒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替代父母”关系。在对初中生的教育管理中,我始终坚信,角色加码、责任捆绑、道德绑架等,无论对学生、家长,还是教师自己都是一种不负责。作为教师,合理定位自己,不断审视扮演角色,可能要比全抓全管更重要。
广州日报:盘点2009亲子教育之“最”2009-12-31 |
尹平平:课外“坑班”——学校和班主合谋“...2010-09-03 |
郑渝川:谁来为“全能超人”解困2010-09-25 |
叶传龙:捆绑作业的恐怖片放映着师德危机2010-11-09 |
殷梦珠:幼儿园事件几时休2010-12-21 |
作弊处分,包邮到家?2014-01-06 |
“作业免签”2014-03-24 |
中国教育报:反思“坑爹榜”,别让家庭教育...2015-01-12 |
连海平:师生情义岂能被“礼”绑架2015-09-15 |
程振伟:当“狗都讨厌医生爸爸”2015-10-1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