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开展的“资助成才,励志成功”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某校“资助成才,励志筑梦”学生典型事迹评选,绝大部分典型事迹展示了职业院校学生自强不息、艰苦朴素、勤奋学习的品质与精神,展现了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通过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后又热切回报社会的正能量。
然而,笔者在评审典型事迹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倾向性问题:对学生的成才事迹挖掘不深,提炼不够,简单地把技能大赛获奖或开办网店作为学生成功的标志。笔者以为,学生“资助成才,励志成功”典型事迹不能被标签化了。
什么是成才?什么是励志?对这些问题看法的背后,实质上是反映了我们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笔者以为,在国家资助下,学生的生活态度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生命状态积极了,这才是最根本的励志和成功。然而,在一些事迹材料中,把这些都模式化了,即学生家庭困难,获得助学金、奖学金资助,参加了技能大赛获得奖牌,于是得出结论:学生成功了。笔者不否认,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获奖以及开网店、办公司等是学生付出艰苦努力的结果,也是学生“励志成功”的标志之一。笔者所反对的是将学生的“励志成功”典型事迹简单化地处理。这种做法不仅在导向上存在令人质疑之处,同时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失公允的。换言之,学生是“被标签化”了。
“条条大路通罗马”。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成功路径也是多元化的。忽略、忽视学生的心理心智发展、思想品德发展、生命的个性化发展,反映出当下职业教育领域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教育拒绝标签化,用任何具体的标签来证明学生成功的做法都是反教育的。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学生成长为他自己。每个职校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他们都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那么我们收获的就将是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生命个体。
“资助成才,励志成功”活动仍将继续开展,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和职业院校应更加注重学生从自卑到自信、从稚嫩到成熟、从懒散迷茫到勤奋进取的成长历程和发展轨迹。毕竟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优秀、独立的个体才是教育的第一要义,其他的一切都是副产品。(作者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顾问)
十年砍柴:怎样看待富豪巨资葬母2011-03-09 |
高谈阔论:如此“励志书”,励志还是逐利?2011-03-25 |
顾 骏:“4000万身价论”触痛了什么2011-04-13 |
袁跃兴:我们需要怎样的“励志”文化?2011-04-20 |
禾 刀:励志故事“脱困”,传递多维信息2012-07-03 |
孙连宇:与其“在家上学”不如“四海为家”2013-08-26 |
余建斌:实现梦想是对梦想最好的尊重2013-09-16 |
老同学炫富,公务员辞职?2014-03-26 |
新京报:仰视和俯视汪国真都是误读2015-04-27 |
若 尘:职业教育时代来临 高考不是人生终...2015-06-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