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许 杰:中国博物馆如何“弯道超车”
//www.auribault.com 2015-12-07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国内博物馆与世界一流博物馆还有多少差距,能否“弯道超车”,最近引发热议。作为在中美博物馆都工作过的人,我有一些体会。

  我参观的第一个美国博物馆是西雅图艺术博物馆。那是1988年,我在上海博物馆工作。当时,上海博物馆已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与西雅图艺术博物馆相比,差距仍很大。近些年来,中国博物馆发展非常迅速。1996年,上海博物馆新馆开幕,书画馆展出长幅手卷时,灯光能感应着参观者的移动而明灭,那时的美国博物馆还做不到这点,这种表现惊艳了世界。到今天,中国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已经很发达,大多能满足参观者的基本需求,一些展览的策展水平和国际接轨。

  当然,国内博物馆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国内策展最大的弊病是“急就章”,筹备时间太短,一般只有一年甚至半年。在美国,艺术策展费时3到5年很常见。

  好的博物馆应该会讲故事。不管艺术如何精深,都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来表达。博物馆和观众最好的互动,就是把艺术品的故事讲出来,让他们不仅享受艺术之美,也能在故事中得到启发。例如,在亚洲艺术博物馆,除了成人导览,还设有专门针对孩子的“讲故事之旅”,以此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遗憾的是,国内博物馆讲故事的本领普遍比较欠缺。

  好的博物馆,还应该是讨论式而非灌输式的。专家可以提供专业的知识和视野,但是艺术的出发点和终点在于个人,博物馆应该让观众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性展览,展览的说明牌都是提出问题,以鼓励观众思考,例如,“您如何理解策展人对这个颜色的使用?”

  当然,美国博物馆也有自己的烦恼。虽然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美国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但随着大众娱乐方式越来越发达,尤其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博物馆拿什么来吸引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我们尝试用科技手段来吸引年轻人,当然这种引入应以不喧宾夺主为前提。比如,我们以虚拟形式把兵马俑坑带进博物馆,实物和虚拟结合使观众不仅近距离体验兵马俑的精美,也可以体会整个俑坑的气势。我们以箭头为核心复原出弩机的原始状态,用动漫和影片表现弩机当年的功用,观众会觉得更有趣。

  此外,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承载物,也应该是社区的文化中心。博物馆的餐厅、咖啡厅、商店,也应成为观众享受艺术之美不可或缺的部分,今后的博物馆要让人们参观好、休闲好。

  (作者为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本报记者陈星星采访整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