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长 雒:简历“吹牛”背后是怎样的造假心态
//www.auribault.com 2016-01-07 来源: 西安晚报
分享到: 更多

  学生会干事变成干部、共青团员“眨眼”成共产党员、短期培训就成名校毕业……正值高校就业季,类似的简历造假、文凭“注水”,在一些高校毕业生求职中已成公开的秘密,甚至出现比拼造假现象。(1月6日《西安晚报》)

  对于大多数并非出自名校的学生而言,往往被招聘单位的各种条条框框所限制,因此会在简历制作上多花些“心思”。然而,笔者还是对简历“吹牛”的现象感到不解,因为,这是很不高明的做法,轻易就会被揭穿。在简历上“吹牛”,有浮夸风气盛行的因素,也有一些单位对简历筛查不严的原因,制作“吹牛”简历,显然是抱着能骗则骗的心态。

  明知道简历“吹牛”不对,也明知可能会被揭穿,但还是要造假,因为万一成功了呢?这般弄虚作假的心态,实则不只凸显在简历问题上,虚假广告、虚假宣传、虚假产品等现象背后,无不有着类似心态。这种心态的蔓延,是在造假低成本、低代价却高收益的背景下发生的。简历“吹牛”和其他造假行为一样,都让人厌恶,可谁都知道,只要有利可图、有机可乘,类似现象就难以杜绝。

  面对弄虚作假的求职简历,固然可以通过加强用人单位的简历核查工作,来进行遏制,但仅仅如此,还远不能使造假侥幸心态消散。不妨建立基本的惩戒机制,让简历“吹牛”者付出一定代价。比如,在不少行业都有失信黑名单,一旦企业和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将受到诸多限制,失信成本很大。类似的做法,也可以借鉴,来遏制简历“吹牛”现象。因为个人的诚信好坏不仅是个人品德问题,也关乎职业道德和社会风气。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有诚信底线,若求职之初便在简历上造假,那么良好的职业操守可能就更难实现,诚信底线缺失,各种造假乱象便会肆无忌惮地上演。

  “吹牛”简历的出现也有一些其他背景,比如某些用人单位对学校、专业有严苛限制,使得一般院校的毕业生被排除在外,为了争取机会求职者选择了在简历上造假。平心而论,招聘歧视的确存在,用人单位很多应聘条件的设置的确不合理。但招聘中看重名校、看重学历现象严重,实际上是另一个问题,在现实中,高校中有“211工程”“985工程”院校,在生源和教育资源上占有绝对优势,企业招聘自然会受之影响。随着市场环境的成熟,企业招聘将会更加理性,重能力、轻学历将会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即便身处于一个过于看重学历的时代,也不能武断地认为简历的“吹牛”风气是被迫为之。因为,面对诚信底线的失守,找任何借口都是荒唐和自欺欺人的。招聘环境确需改善,但“吹牛”简历中的诚信问题更不容回避。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