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熊丙奇:幼儿入学限制放不开,根在功利教育观
//www.auribault.com 2016-01-11 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更多

  要让“弹性入学”变得可行,必须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实行多元评价。只改局部而不针对系统性问题进行改革,很难起到多大效果。

  由于小学入学严格录取“8月31日以前出生”的满6周岁的孩子,不少9月以后出生的儿童成为幼儿园“复读生”。河北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沧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吕铁元呼吁,放宽小学生入学年龄,可改为按入学年减去出生年等于6就可以上小学。

  我国儿童入学出生日期限制不但制造幼儿园“复读生”,还制造了提前剖腹产子等社会怪象。其实,按照吕铁元委员的建议,家长还是会焦虑:如果12月31日出生也可入学,晚一天出生的咋就不能入学?同样的,剖腹产高峰也不会消失,只是从8月31日之前换到12月31日之前。

  关于调整我国儿童入学年龄限制的建议,早在10多年前的地方两会上就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建议是,对儿童实行“弹性入学”,最早五岁最迟七八岁,由监护人根据孩子的心智发育情况来决定。这是比入学年减出生年更人性化的措施,贴合孩子身心成长有早有晚的实际情况。但弹性入学并没有被采纳。因为,在中国实行“弹性入学”看来很难。难点不在教育资源上,学位需求的变化,只要教育部门做好规划,完全可以应对。问题在于,如果实行“弹性入学”,多数家长会让孩子提前入学,而不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入学。在家长疯狂到“剖腹产”让孩子提前入学的情况下,要求家长理性选择孩子入学时间,难度可想而知。

  家长的“不理性”,根源在于“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意识。当前,我国的教育在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之下,已异化为竞技教育,就是把所有学生纳入一个跑道竞争,为让孩子赢得先机,很多家长让孩子早学、多学。这让孩子过早陷入沉重的学业负担中。

  要让“弹性入学”变得可行,必须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实行多元评价。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实行“弹性入学”,就因实行多元评价,尤其是大学,并不以单一分数标准选拔学生,这给学生的个性、兴趣发展预留了空间,也让每个家长,更关注孩子个体的需求,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识强加到孩子身上。

  对我国的教育问题,必须有系统思维。只改局部而不针对系统性问题进行改革,很难起到多大效果。近年来,我国做了不少局部教育改革,比如教材改革、课程改革,可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改革之后,学生的学业压力没减轻,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也没多大改观。如果没有针对评价体系动真格的改革,家长们“不输在起跑线”的观念就难消除。

  本报特约评论员熊丙奇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