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月17日,一则《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该文称,这群初中生在目睹自己老师最后挣扎呻吟时,仍平静地做完题,“是考试太投入了、太认真了,还是他们太过无知,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切,看不出其中危险。”该文认为,对于这样的突发性疾病,如果抢救及时,年轻的老师的生命本来是可以挽回的。(澎湃新闻1月18日)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该校校长向媒体澄清事实——校长称,当时这名老师坐在教室的最后面,是所有学生背对该教师,老师很安静的坐在椅子上,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学生发现监考老师没有站起来收卷子,便通知了隔壁班上的老师——表明学生根本没有注意到老师发病之后,还是有很多舆论,把学生定格在“冷血”上。在笔者看来,这无疑也是一种“冷血”,不顾事情的真相,自以为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就可以随意指责批评他人。
不妨站在当事学生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有考试经历的人,都应该知道,考试时是需要集中精力,不能东张西望的,全身心投入考试的学生,很多时候,身边发生什么,根本就不知道。不要说这名老师坐在教室最后,学生没有察觉,就是这名老师坐在讲台上,要是没有发出很大的声音,学生也可能不会察觉。对于没有察觉这一情况的学生,就指责他们冷血,是不是有些过分呢?这会让这些学生承担怎样的压力?他们会不会对社会的不解有反感情绪?近年来,年轻人猝死的消息很多,有的就在家里,就在家里人在时猝死,可家里人却没有察觉,这是不是说家人很冷血呢?
泛泛地谈关爱心、同情心,是很容易的,而如何培养关爱心、同情心,很多人却不太清楚。在笔者看来,培养一个人的关爱和同情之心,首先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要让每个公民个体懂得自身有什么权利、怎样尊重他人的权利,每个公民的人格是独立的,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也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有了这一基础,才能谈关爱和同情。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人都不知道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人格,连人格尊严和权利都侵犯,又怎样能谈得上关爱和同情呢?这样的关爱和同情,只是表面化、概念化的。舆论对学生“冷血无知”的指责,可能出发点是抱怨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可对当事的学生来说,他们却背上“冷血无知”的骂名,也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而体制的问题和个体的问题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我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现在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忽视学生的个体人格尊严,这无疑影响学生的人格健全。很多人批评目前的应试教育“只育分不育人”,可回到家庭中,有多少父母关注孩子做人的教育?除了标签式、概念化地指责现在的孩子不懂得尊重、不懂得孝敬、太自私之外,大家有没有反思自己尊重孩子吗?自己具有关爱心和同情心、重视孩子的关爱心和同情心吗?比如,邻居生病,你愿意让孩子放下手中作业去帮助他们吗?孩子爷爷奶奶生病,你愿意让孩子请假去看望、照顾爷爷奶奶吗?很多时候,父母们告诉孩子,不要管别人的事,不需要去看望生病的爷爷奶奶,只要学习好就可以。
回到这起事件上,笔者觉得,合适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学校会同有关部门,对这起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告诉公众、师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再在事实基础上进行反思。对于老师的猝死,要引起对青年教师身体的健康的重视,是不是过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身体健康出问题,学校要给教师减压;对于老师的发病去世,是不是有部分学生丝毫不觉得悲伤,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反思师生关系建设,是什么让师生关系变得冷漠,学生不再对老师有亲近、尊敬的感觉。教育体制会影响到每个个体的成长,但个体的完善,更取决于针对个体的教育,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给所有个体更好的成长环境的同时,需要学校、家庭重视每个个体的教育,健全的人格,关爱心和同情心,是需要点滴积累、培养的。
俞 俭:爱的世界少一些功利与歧视2011-11-17 |
王传涛:“开学第一课”不只是“明星课”2012-08-29 |
太原晚报:强制学生捐款的副作用2013-05-02 |
争议之中有见地2013-05-03 |
高考后,请补上这些课程2013-06-14 |
科教时评:高考后,请补上这些课程2013-06-14 |
汤 勇:教育该有怎样的新常态2014-12-30 |
李 娅:避免“虐童”事件须提升幼师职业门槛2015-08-18 |
廖德凯:“个体”师德承载着“全体”责任2015-11-06 |
别给学生乱扣“冷血”帽子2016-01-1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