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谢卫民之问”,问到了社会的痛处
高路
//www.auribault.com 2016-01-27 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 更多

  两会会场上,省人大代表、三门职业中专校长谢卫民一句:你愿意送孩子读技校吗?问倒了与会代表,也问到了产业工人的伤心处。

  问得很直接,也很入木三分。不只是会议现场,恐怕所有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都难免含糊其辞。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士农工商,士也总是排在前头。说起工匠精神时头头是道,但真要当工匠十有八九要打退堂鼓,再怎么工匠终究还是个工,这种观念如此根深蒂固,甚至有些政府行为也在有意无意间加深着这种印象。谈创新时眉飞色舞,动辄博士海归,眼巴巴地瞅着象牙塔里的那一小部分人,出台什么吸引人才的计划,也多以这样一群人为目标。不管是政府、社会还是企业、个人,都一定程度上存在这样的误区:喜欢高攀将军,羞于问计士兵。

  其实优秀技工对社会的重要性,现实已经反复证明了。手艺高超的技工同样也是工业文明顶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没有那些优质的技工,德国制造的神话只是空话,同样,没有优质技工,浙江制造转型升级也是无本之木。而对浙江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作为一个传统制造业的大省,浙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经济的顶梁柱仍然是制造业,浙江经济未来的希望和基础也仍然会是制造业。难以想象,一个试图攀上世界制造业桂冠的地方,他的工人还处于社会中下层,甚至不敢以工人自居。

  职教的问题看起来是个教育问题,其实跟社会治理模式有莫大联系。职业教育叫座不叫好的现状,是观念使然,也是多年来行政化倾向对社会的侵蚀和对工人权益漠视的结果。

  高校不愿俯就,家庭及个人不愿意降这个格,不是人出了问题,而是格出了问题。大家都爱拿德国举例,德国职业教育的发达跟整个社会的评价机制有莫大的联系。在德国,一个白领当然也挺好,但做一个蓝领也没什么丢脸的,能过上很优质的生活,甚至更高,工作条件也很优越,自然没必要非坐办公室。但我们呢?

  要转变家庭个人的观念,得从教育着手,但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评价体系的改变。光责怪个人选择的非理性恐怕于事无补,光指责高校嫌贫爱富,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传统观念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但这样的观念也不是不能打破的,关键还在于给了大家什么?钱景是有了,那么前景有没有呢?职业通道打开了,社会地位有没有跟上呢?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