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一批高校落户京郊之后,一直坚守市中心的中央戏剧学院已经转移昌平,中央民族大学已经确定转移北京丰台王佐镇,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也已选址昌平,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已经或将要落户房山区。
闻此,我既惊讶又不解。惊讶的是,在我们还没有对首都的功能和文化之都的定位有更加深刻认识的时候,怎么能急匆匆地将大学转走呢?不解的是,把最不该转走的文化标志——大学转走了,文化之都又何谈文化呢?
我手头没有统计过英国伦敦有多少家大学要从繁华都市搬迁到郊区,但是,相关的一则报道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思考。近几年,英国一批名牌高校如拉夫堡大学、纽卡斯尔大学、考文垂大学、诺森比亚大学、桑德兰大学伦敦校区、格拉斯哥卡里多尼亚大学等,都纷纷进入英国首都伦敦设立分校区。就连大名鼎鼎的利物浦大学,也在伦敦设立校区。这些大学之所以这样做,给出的理由是:选了伦敦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有更多的跨校间的学生交流,比如每年的各种跨校活动、party等,以及更多更丰富的周末和课余活动。报道称,这些学校赢得了世界各国不少留学生。
再比如,美国的一些高校如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及芝加哥大学,都位于大都市;而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及斯坦福大学,相对位于高科技园区、郊区或乡村。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校都在自己的园区内坚守,不盲目扩大地盘,也不随意搬迁。
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以国外这方面的做法看;无论从城市的文化定位上看,还是以当下大学的实际看,大学都是城市一道不可磨灭的风景线,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文化地标。毫无疑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都已成为享有盛名的京都一景。出入大学的学子来来往往林林总总,无疑带动起城市的文化气息。反过来,城市也滋养他们灵魂和行为,少了这些城市中的精英,城市文化何以提升?
另外,学校在城市中办大学,对人才的多元性、立体化培养也大有裨益。比如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只有流连在城市的剧场,观察街头巷尾的世态,才会有更丰富的生活感受。美术学院的学生只有流连在艺术殿堂、博物馆中才能获得不一样的启发。可以说,大学办在城市中,生根发芽,既点亮了城市文明,又被城市文明影响,相辅相成何乐不为?
有人说,大学外迁,这是大学扩招的必然需要,我不同意。就我国高等教育总的发展趋势来看,大学的规模可能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予以控制。今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无疑是以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主。秉持这样的理念,就应当控制现有大学的发展规模、招生数量和盲目扩招,建设更加多样性、多元化的大学,而不仅仅是在原来大学基础上的简单叠加。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应该在适当地方建立新的大学,开辟新的大学城,使北京这样的城市,城内城外结合,文化气息贯通。
张军瑜:与其争抢状元不如争造大师 2010-07-22 |
许 杰:没有理由不纠结 2010-10-09 |
刘 丹:大学期末考试神马的都是浮云 2010-12-31 |
“蚁族”:需要的不是怜悯 2010-01-12 |
检察日报:中国名流们住在哪? 2009-04-30 |
检察日报:中国名流们住在哪? 2009-04-30 |
TA说 我说 2012-02-09 |
海南日报:官员为何不会说话 2008-11-24 |
海南日报:官员为何不会说话 2008-11-24 |
辟谣时,不妨多些大白话 2015-08-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