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山大学青年教师掌掴院长的风波刚刚平息,南京邮电大学一研究生不堪导师侮辱跳楼自杀又见诸报端,当下一些国内高校的师生关系岂是一个乱字可以描述的!
南京邮电大学的硕士生导师张某平素对学生要求颇严,这本身没有错,但用词明显带有人格侮辱的倾向,则是大大地成问题。教师可以也应该严格要求学生,但贬之为“朽木不可雕”差不多也够了,怎么可以比之为牲畜?如此批评只能说明为师不尊,是另一种“朽木不可雕”。至于学生反映说该教师还有其他不端行为,如果属实,那就更加不堪了。“师不师”在这个事例中几乎已经坐实。
人格受到侮辱,研究生应当奋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当面反驳、据理力争,或者向院里、校方直接反映,断没有自己了断的理由。这不是为了学校的脸面,而是学生自己年轻的生命不应该如此轻易断送。“以死抗争”时常出现在古代烈女殉节的场合,不应该发生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如此心理脆弱,不懂得也不会运用体制渠道维护权益,岂不让人扼腕叹息?
再说了,如今大学教师中敢于严格要求学生的越来越少,眼看着学生作业不交、上课不来、课上玩手机、作业网上下载,也不敢给予批评或者不及格评分,毕业论文质量低下也不敢不让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怕学生一时想不开,发生类似悲剧。如此让教师缩手缩脚,岂非“生不生”?
高校内“师不师,生不生”的根本原因是师生双方都把高等教育简单当做“稻粱谋”,学生进入大学只是为了“改变命运”,并不在乎学问文章,只要跳过了高考龙门,毕业文凭在望,其他就一切不用计较了。面对如此学生,希望“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教师,不是灰心丧气,就是暴跳如雷,因为“恨铁不成钢”,恶语相向甚至涉嫌人格侮辱,也不鲜见了。
如果仅仅因为教师“爱之深,责之切”,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承受的,像南京邮电大学那位研究生一样“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伤害所有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最可怕的是为师者自己心术不正、品行不端,借严格要求学生之名,要挟学生,以实现不可告人之目的。那就肯定会过度伤害学生,甚至导致学生采取极端行为。
近年来,为师不端的事例屡屡见诸媒体。虽然曝光之后会受到相应处置,但非得要曝光之后,才会受到查处,未见普遍的制度建设,以至于学生对通过制度化方式来维护权益不抱希望,这才有以死相争的情形发生。
而教师不端之所以得不到有效制约,原因之一在于教师自身,进大学任教对于不少人来说,只是一种谋生方式,挣多少钱,干多少活,才是他们最关心的,对学生没感情,对教书也没有多大兴趣。相反,随意使用评分、论文把关等权力,谋取不当利益,甚至作奸犯科,也在所不惧。如此教师早就应该清理出大学,但往往因为管理者的软弱和懈怠,让他们长期混迹于高校,直至学生不堪忍受而发生悲剧。
学校对如此教师眼开眼闭,也有其原因。当下高校考核教师,关注师德的少,关注科研指标完成情况的多,只要对“KPI(关键绩效指标)”的完成有贡献,其他事情可不管的,自然就不会管。上面不管,学生又无力抗争,最后一时糊涂,走上绝路,方才得到迟来的公正和更加迟来的管理。
由此观之,高校“师不师,生不生”的状况,根本原因是今日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功利性取向过盛,忘记了教书育人的教育宗旨,而一旦人的意义不复存在,教育中的乱象怎么清理得完?所以,面对研究生的自杀,教育大学生珍惜生命固然必要,加快教育改革,端正教育观念,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