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成都邛崃临济镇瑞林村,40岁的植大姐是一个快递员。在她要回成都准备上班的那一天,在汽车关门的一瞬间,7岁的儿子峰峰抓住车门不放。任凭爷爷奶奶怎么哄劝拉扯,孩子就是嚎哭不止,嘴里一直说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2月17日《华西都市报》)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100万,峰峰只是其中一个。留守绝不仅仅代表着孤独,在其背后还有更多的独自承担。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态都会受到影响。当青壮年都像潮水般涌向城市,村庄空心化、人口稀少,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降低,留守儿童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和社会风险。
说到“留守儿童”,它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非家庭问题,已经作为共识而被接受,只是这一切能否兑现倒逼相关制度改善的动力?客观来说,不少外来人口众多的大城市都逐渐打开了曾经紧闭的城门,展现出为留守儿童和务工父母团聚创造条件的善意,但是改善程度还是非常有限的。不仅留守儿童的异地就读与异地高考被附加上严苛的条件,城市在福利体系中也远未把外来人口纳入其中,导致现实生活中留守儿童与务工父母继续分离。
一个现代的社会,无论如何不能失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力量。需要看到的是,第一代农村留守儿童早已长大且为人父母,正在成长的是“留守者二代”。不同于父母,当前被“遗留”在老家的孩子,面临着一个愈加发展与改变的年代。他们必须被倾注更多的培养心血,才能在逼仄的上升通道中艰难走出。这就要求国家制度层面上的改良与顶层设计对留守儿童的格外眷顾——尤其是异地就学升学与城市福利制度,唯有如此,才能让别离渐少。
“留守”何时不再是一个忧伤的词汇?如同峰峰那句“你们不能这样对我”,这是必须被尽快应答与抚慰的时代命题。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国务院即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我们等待顶层设计的尽快落地。这个社会最不能被辜负的是儿童,他们需要被温柔相待。
逄春阶:“留守儿童问题”是伪问题吗?2010-11-29 |
廖文根:办法总比困难2012-05-30 |
朱昌俊:“流浪比留守强”的社会之痛2012-12-07 |
话题圆桌:孩子,我该如何保护你美丽的童年?2009-11-19 |
寇宇龙:留守的童年不应在遗忘中充满伤痕2013-08-09 |
给留守儿童“温暖的陪伴”2015-08-13 |
杨 洁:关爱留守儿童,别“潮起潮落”2015-08-24 |
别让“留守”固化为成长标签2016-02-16 |
破解留守儿童困境关键在家庭之外2016-02-17 |
留守儿童的嚎哭更该刺痛城乡差距的神经2016-02-1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