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对打工子弟学校宜疏不宜堵
熊丙奇
//www.auribault.com2016-02-23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打工子弟学校办学有多难,随迁子女在城市求学就有多难。只有给随迁子女创造同城入学的条件,才能保障打工子弟的求学权利,从根本上消除打工子弟学校。

  《中国青年报》昨天刊发《流动青少年教育田野笔记》,关注正在淡出政策制定者视线的打工子弟学校。据报道,位于某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绿树学校(化名)共有758名学生,在这所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校里,教师们当堂批评学生好吃懒做、鼠目寸光、无可救药,学生们则强烈表达对学校的失望和憎恶,他们考试时照抄答案,计划尽早步入社会。

  调研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现状,是为了给受教育者更好的求学环境。不过,打工子弟学校的最大困境是不能在城市继续办学,而打工子弟的最大困境是,失去了打工子弟学校,也就很可能在城市失学。换言之,虽然一些打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恶劣、办学质量低劣,但好歹打工子弟还能在城市求学。

  打工子弟在城市求学,正规途径有两条:进城市公办学校或收费较高的民办学校。如果这两条路都走不通,还想留在城市,没有办学资质的打工子弟学校是一个选项。

  打工子弟学校在城市办学,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政府默许存在阶段,主要在2008年之前,当时城市公办学校很少开放给打工子弟,打工子弟学校比较红火。第二阶段是关停整顿阶段,2008年之后,按照国务院以“流入地为主,公办为主”原则解决随迁子女城市入学的要求,各地加大公办学校接收打工子弟的力度,同时对没有办学资质的打工子弟学校关停整顿,办学条件不错的办成有资质的民办学校,由政府购买义务教育学位;办学条件过于简陋的关停,并安排分流打工子弟。按照这种整顿治理办法,打工子弟学校将淡出历史舞台,这也是依法、规范办学的思路。不过近年来,随着大城市采取严格的“以教育控人”政策,随迁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门槛提高了,打工子弟学校又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就是第三阶段,政府坚决想关停打工子弟学校(没有办学资质、安全隐患严重、教学质量低),打工子弟学校得不到任何支持,办学更艰难。

  打工子弟学校办学有多难,随迁子女在城市求学就有多难。对打工子弟学校的处境,我们不应嘲笑,而要抱以更多理解。只有给随迁子女创造同城入学的条件,才能保障打工子弟的求学权利,从根本上消除打工子弟学校。国务院前不久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城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要普遍对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开放,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民工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和落实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参加中考、高考政策。这是原则性的意见,需要具体落实到城市随迁子女入学的操作措施中,要禁止那种关掉所有打工子弟学校、同时抬高公办学校入学门槛、把随迁子女拒之门外的做法,这与中央的政策背离,同时会因现实的入学需求存在,让不规范的打工子弟学校承载本来应该由城市承载的对打工子弟的义务教育重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