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让创业扶持政策走出“深闺”
郭立场
//www.auribault.com2016-02-25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据《中国青年报》日前报道,团浙江省委调查显示,针对“对政府颁布的创业扶持政策了解多少”,选择“很了解”的同学仅为5.4%,有60.6%的同学选择“不了解”,还有11%的同学选择“没有渠道了解”。而在另一份对浙江11个大学生创业园的3566名创业大学生的调查中,37.2%的创业者不了解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39.2%没有享受到优惠政策。

  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社会主流思潮,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热情空前高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扶持青年创新创业。良好的制度是事业永续发展的保障,但如果创业扶持政策“藏在深闺”,知之者甚少,受惠者更少,将直接影响青年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事实上,不只是学生不知晓政策,很多高校教师对创业创新政策也一知半解,而负责政策推广的各级政府部门亦未尽到周知责任。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掌握了大量的政策资源、教育资源和扶持经费,苦于政策宣传和培育载体的缺失而无力发挥作用,致使政策搁浅。另一方面,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囿于信息闭塞,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引导和政策扶持,导致创业受阻。

  政策的生命在于落实到位,衡量政策的效果,不能只看政策的条目数,还要看落地后的效果。作为国家施政的主要手段,在制定支持青年创业创新的政策时,重在宣之于众、施之于行、见之于成。当下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进行顶层设计,增强政策的可行性,打破各自为政的乱象,完善政策宣传、推广和落实力度,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让创业扶持政策走出“深闺”,政府必须完善行政职能,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创业管理和服务系统,千方百计为大学生提供周密服务,使信息获取更畅通便捷。高校应积极营造文化氛围,认真倾听学生们的诉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教育引导和实践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不能只靠“等风来”,满足于“等靠要”,而是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积极掌握政策,善于发现商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业路径。

  唤醒沉睡的创业扶持政策已是大势所趋。可以预期,随着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服务、扶持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业创新的洪流中,掀起新一轮创业浪潮,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想象,创新创业释放的“倍增效应”,不仅能释放发展活力,更能展现时代风貌,成为助推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