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期待“最严招生禁令”能够令行禁止
高天阔
//www.auribault.com 2016-03-03 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 更多

  2月28日,长沙市发布2016年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今年小升初严禁择优录取,推出“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政策。

  此政策一经刊发,引来社会的高度关注,“公办不择校”这一新要求,被一些网友称为“史上最严招生禁令”。

  在以往,每逢招生季节,家长们便各显神通、四处托人找关系,花费大量精力,目的只有一个——把孩子送进心中的“名校”。教育部门的局长们、校长们只好手机关机,处于“失联”状态。据笔者所能接触到的教育界人士反映,他们普遍深觉不堪其扰。

  如今实行“最严招生禁令”,市民无疑是如释重负。“公办不择校”,不仅关乎教育公平,而且将家长们从跑关系的焦虑中“解放”了出来。在纷繁复杂的人情社会,在凡事都想通过找熟人解决的社会氛围中,长沙市做出如此重大决策,不仅需要体察民意的洞见力,更需要打破陋习的勇气。我们应该为有关部门点赞。

  禁令既出,“令行禁止”便成了最值得期待的事,它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同时也需要相关各方共同严格遵守。

  首先是学生家长要抑制择校的冲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熏陶下,这种普遍而又朴素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规则就是规则,规则作为一种社会契约,是用来遵守和维护的,不存在侥幸的空间和商量的余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如果不尊重规则,期待“法外开恩”,公平就会受损。如若一方面痛恨“特权”现象,一方面又期待自己享受“特殊”待遇,那我们就将变成连自己都很讨厌的人。

  其次是领导干部要握紧批条子的笔。笔者曾在多个场合听说过,个别干部觉得为孩子读书的事情写几个条、批几个条是做好事、善事。殊不知,条子虽小,破坏的是市委、市政府推进“民生更爽”的整体部署,破坏的是规则的权威性,消解的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许,大部分写条子、批条子的干部是碍于情面,不得已而为之。但要看到,长沙此次出台招生新政,既契合党和国家维护党纪国法严肃性的整体要求,又契合推进教育公平公正公开的百姓呼声。心中有了这些,自然就敢于大胆拒绝,不该批的条子一个都不批。

  另外,教育部门要卡住学校的门。说一千道一万,禁令落不落实,落实得如何,“最后一公里”就在招生入学的关键时期,“临门一脚”要靠教育部门和学校。只有完全按照政策来招生,把招生过程置于阳光之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才能铲除所有择校的幻想,才能卡住学校的门。同时,教育部门要继续推进优质、均衡的教育,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每一所学校都要潜心办好学,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惟其如此,“史上最严招生禁令”才能真正落地,成为社会公平之基础,转化为群众的共同福祉。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