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谁制造了大学教授“开会为生”的怪圈?
朱四倍
//www.auribault.com 2016-03-09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河南代表团在驻地召开联组会议,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和省长谢伏瞻参加会议。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发言称,高校行政化趋势加重,各种会议特别多。(《京华时报》3月8日)

  在公众对高校行政化的抨击声中,连大学内部人士也深深感觉“高校行政化趋势加重”,这与前些年仅仅是外界诟病高校行政化形成了尴尬的对比。此前,全国政协委员姜耀东就鲜明指出,“某种程度上,中国只有一所大学,就是教育部大学,我们都是分院”,更直言,“不去行政化,大学就没办法办下去了。”在这样的事实面前,谁能对大学行政化趋势加重无动于衷呢?

  大学的官本位趋势对大学气质和学者精神进行了无情的阉割,当教授等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冗长的行政环节上,要花很长时间去开各种行政会议时,可以想象,我们能期望大学出创新性的大成果吗?那么,教授不开会行不行?恐怕也不行,要么会丧失资源分配的资格,要么会被淘汰出局……如此种种,教授也是有苦难言。

  进一步推理,谁制造了让大学教授陷入“开会为生”的怪圈呢?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官僚价值压倒学术价值、官员价值压垮教授价值的隐喻。或者说,行政权力而不是学术权力主导大学发展,大学教授陷入“开会为生”的怪圈是当下中国大学日益陷入行政化泥淖的注释,也是大学日益侏儒化的表征。

  我国大学的行政化,包括大学外部行政化和内部行政化两种表现。所谓外部行政化就是说,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用行政的手段和思维管理高校;而内部行政化就是没有按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高等学校办学规律和学术发展规律办学的问题。这也是高校教授明知该以教学和科研为主业,甚至为生活的全部,却偏偏把开会当成了“任务”。当然,外部行政化是造成高校内部行政化的主要原因。

  那么,大学可以主动去掉内部行政化否?客观而言,这也是一个难题。可以说,外部管理的行政化困境不消除,单一地消除内部行政化是寸步难行,问题重重。因为大学内部的行政机构是外部管理机构的“代言人”。道理很简单,如果教、科、文、卫等单位的行政级别不配套取消,更重要的是如果整个社会的官本位风气不纠正,只简单去掉内部行政化,恐怕是不可能的。如果国家没有整体的关于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没有配套的、可以落实的各项具体措施,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可能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高等教育的行政化由来已久甚至积重难返,去行政化也就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了。

  当下,尊重教育规律,按照大学的办学特点进行管理,维护良好的大学治理生态,是必须,也是防止教授陷入“开会为生”怪圈的必然选择。惟有确保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使用,才能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厘清行政对学校干预的边界,以及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各自的权责边界,才能使教授早日走出“开会为生”的怪圈!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