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13年免费教育”也是一种“精准扶贫”
朱昌俊
//www.auribault.com 2016-03-09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7日,是陕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陕西省长娄勤俭在接受采访时称,今年秋季起,陕西将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在高中原有每年800元生均经费的基础上,再每人增加1600元用于免除学费。(3月8日《华商报》)

  “实行13年免费教育”的消息,其实早在今年2月陕西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上就有披露。在全国范围内,免费教育年限超过九年义务教育范围的,陕西省其实并非第一例。如内蒙古便在2012年就开始实行12年免费教育。无论是从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财政收入上看,这些地区都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免费教育“扩容”率先在这些地方实施,突破了一般人的意料。这或也再次说明,加大教育投入,地方财政收入的多寡并非是决定性因素,关键可能还是在于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程度和决心。

  虽然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已经实施多年,但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延长免费教育年限的呼声近年来正逐渐增多。在这一背景下,陕西等地“先行先试”12年或13年免费教育,无疑树立了一种积极的榜样,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希望。但在另一角度,这一政策的破冰出现在西部地区,所带来的正面启示,其实并非仅仅是体现在“延长免费教育年限”这一主动作为之上。

  正如此前有声音指出的,西部省份率先普及免费高中教育,主要目的仍在于扶贫。这,既能够解释为何财政收入并不突出的地方会率先推行,也契合了教育扶贫本身的重要性。事实上,当前一些贫困地区,其实已经实行了免费教育的扩容。而陕西的13年免费教育可以说是这种“教育扶贫”的升级版。有必要看到,很多贫困家庭,教育致贫是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前些年的一份调查分析报告指出,教育花费已经成为中国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基于这样的现状,在欠发达地区率先延长免费教育年限,其实体现了一种可行的扶贫思路,也可以视为是一种“精准扶贫”。

  除了减少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这一普惠式的免费政策,从长远看,对于提升地方劳动人口素质,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基础性力量。因为,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转型的加快,人才数量与劳动力素质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地方发展之间的人才竞争和高素质劳动力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就此而言,延长免费教育年限,实质上是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所作的人力资源的投入。

  如果说普遍性的推行13年免费教育,需要有一个过程,也需要考虑地方的实情。那么,在当前扶贫攻坚阶段,优先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致力于强化教育扶贫,应该成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扶贫方式。无论是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还是增强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能力,这都有必要纳入地方的扶贫计划之中。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