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在媒体访谈中,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称,大学生就业是个被渲染、炒作出来的伪命题。他给出的理由是,考虑下中国的人口基数、国土面积和经济发达程度,再与目前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数量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跟美国、日本等存在很大差距,中国的高校数量反而是严重不足的。(3月14日《新京报》)
郑强校长近年来发表的针对高等教育的言论颇有洞见。但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伪命题这一见解笔者不敢苟同。
大学生就业难是个真问题,这一点既有数据证明,亦不乏现实佐证。从数据来看,庞大的大学生毕业人数远远超出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引致媒体每每惊呼“最难就业季”即在当下。而就现实而言,年年拥挤的招聘会,为找工作不惜出奇招、怪招的求职怪像,无一不凸显出大学生就业确实面临着许多的困难,无一不显现出大学生就业难是个真问题。
当然,我们应该承认,郑强校长此番言论有其理由。郑强校长之所以将大学生就业难视为伪命题,无非基于两点:一是,相比较美国、日本,中国的高校数量严重不足,也就是说,就中国人口基数而言,中国社会应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现有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在这个意义上说,既然现有的大学毕业人数并不多,当然也就不应该存在就业难。二是,社会对于就业有不同的看法与认知,如果大学生放低身段、认清现实与自我、不好高骛远,就业又有何难?
但即便我们承认郑强校长的上述立论,我们依然不能轻率地将大学生就业难视为伪命题,因为只有承认问题、正视问题,方才能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际上,就郑强校长第一个立论,相比较美国、日本,中国的高校数量严重不足,恰恰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不匹配,正因为二者不匹配,所以才显现为一个奇特的矛盾,一方面,高校数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果我们看到这一点,我们就会认识到,中国大学毕业生存在着一种适应性短缺,也就是说,虽然就人口基数而言,中国大学毕业生相比欧美日本严重不足,但从社会、职业适应性来看,中国大学毕业生又严重过剩。当然,解决这一适应性短缺的问题,关键在改善高等教育体制与结构,形成多元、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其次,对于郑强校长的第二个立论,如果大学生放低身段、认清现实与自我、不好高骛远,就业并不难,我们应当承认有其道理。但问题是,我们必须看到,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认知并不纯然是他们个人的好高骛远,有其理性及现实的考量。一方面,大学生经过三四年的大学学习,必然要求能在就业中得到回报,这实属理所当然,也是为体现教育之价值。另一方面,低端劳务市场中,劳动权利被侵犯、劳动者个人尊严不被尊重往往有之,在这个意义上,大学生要求一定的薪酬、待遇与工作环境,实际上是主张其基本的权利。而我们不能要求大学毕业生罔顾个人权利。就上述两点而言,与其一味地指责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如反思何以上大学反而不如不上大学,有知识反而不如无知识;不如改良、优化雇佣环境,保障每一个劳动者的个人权利。
综上而言,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背后是教育体制与结构不合理,是劳动者权利得不到保障等更根本的问题,轻率地将其斥为伪命题,必然会遮蔽真正的问题,相关领域的改良也就很难被重视,不可不慎。
“取消”不如严防论文“带病”2009-10-15 |
武汉晚报:零月薪容忍率上升的喜与悲2010-05-26 |
武汉晚报:零月薪容忍率上升的喜与悲2010-05-26 |
编外谈:大学生PK农民工,是伪命题还是真...2010-11-26 |
西安晚报:“有业不就”是个伪命题2010-04-01 |
陈 方:“硕士城管浪费人才”是个伪命题2012-02-29 |
西安晚报:“有业不就”是个伪命题2010-04-01 |
中国青年报:拜托,别再发布初次就业率2014-07-22 |
舒圣祥:“65个证书找不到工作”经不起推敲2015-05-11 |
不能仅从数量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2016-03-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