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大力建设高水平大学,做大做强高等教育,是深圳当前与未来发展的“牛鼻子”。不把高水平大学建起来,不把高等教育发展好,深圳面临的将不只是暂时的发展“瓶颈”,甚至是难以突破的“天花板”
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强不强,不仅要看其“颜值”,更要看其“智商”。
如果说教育水平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智商”,那么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就标注着城市“智商”的高度,以及城市竞争力的“上限”。日前,深圳召开高等教育发展座谈会,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强调,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部署要求,深入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准确把握世界级高水平大学办学规律,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为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城市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大学则是涵养精神、生产思想、传递知识、育人成才的地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倚重人口素质、知识进步、科技创新,大学成为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的智力资源,“城市+大学”的双向互动关系乃是影响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大力建设高水平大学,做大做强高等教育,是深圳当前与未来发展的“牛鼻子”。相对于城市的快速发展,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节奏相对较慢,成为一块“短板”。高等教育结构重心偏低、规模不足,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广大市民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难以对接,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定位不相匹配,是深圳未来发展的一大掣肘。《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深圳虽然经济竞争力处于全国前列,但是大学指数列30多位。两个指标之间的尴尬对比,不得不让人心生隐忧。可以毫不危言耸听地说,不把高水平大学建起来,不把高等教育发展好,深圳面临的将不只是暂时的发展“瓶颈”,甚至是难以突破的“天花板”。
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入读世界一流高校,已经成为深圳的发展需求与战略选择。且不说一流大学的思想生产、知识传播、成果转化对一个城市内生的发展作用和外在的辐射作用,仅从生源方面而言,学生们走进大学,就是不仅在选择大学,而且在选择城市。众所周知,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流大学+一流城市”,无疑是吸引一流人才的“蓄水池”。为了“筑巢引凤”,没有大学的城市急于创建大学,有大学的城市则要建更多更好的大学。对于深圳而言,建设高水平大学、做大做强高等教育的意愿尤其强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弥补高等教育“短板”,坚持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并重,可谓是下了“血本”。
推进高等教育发展,虽非一朝一夕之事,却可凭改革创新使其加速。摸准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土壤与内在需求,加强教育资源供给侧的优化配置,合理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效管理模式、学科专业体系、人事薪酬制度,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一流师资队伍引进、合作办学环境优化、重大科研平台支撑、产学研成果转化上全面发力,就不愁高水平大学建不起来,就不怕城市的“智商”提不上来,城市的未来发展也将更加底气十足。
胡印斌:“一流省会”全球征方案,独忘城中人2011-01-12 |
大学造富2011-01-19 |
王如林:不足百日就能建成“世界一流”?2011-01-28 |
傅达林:高校腐败高发如何跻身一流2014-10-20 |
董洪亮: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变”与“不变”2015-10-22 |
李 杏:建设一流大学需要自信心2015-11-06 |
植根中国大地 建设一流大学2015-11-06 |
中国需要怎样的“世界一流大学”2015-11-09 |
建设“一流大学”:找出差距是第一步2015-11-10 |
建设“一流大学”:找出差距是第一步2015-1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