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不妨理性看待“12名学生被劝退”
于书扣
//www.auribault.com 2016-03-29 来源: 中国江西网
分享到: 更多

  最近几天,沧州一中对12名学生做出劝退处理,理由是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学生在学校携带、使用手机,这12名学生“教育无效”,劝退系“为多数学生利益而做出的无奈之举”。此事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有的人认为学校难免小题大做,仅仅因为使用手机而劝退学生有矫枉过正之嫌,这些学生的家长也表示不能理解学校的处理结果,学生携带手机是为了与家人日常联系,因为这一点就剥夺了学习的权利深感冤屈。在此先不忙于评说是非对错,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其一,学校的规则是否可以突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制定禁止学生在校园携带、使用手机的规定,其本意在于规范学生管理。作为一所封闭式学校,对学生管理自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则就是用来遵守的,如果能够随意突破、打擦边球,那这样的规则形同虚设,学生自然不会认真遵守。从短期看,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从长期看,在学校就读的学生很可能心里埋下挑战规则的种子。

  其二,不携带手机是否影响和家人的联系?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笔者十年前就读一所县级高中时,当时学校的固定电话基本能满足平日与家人的联系。只有在课余时才会找个公用电话给父母打电话。现如今的校园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通话设施,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与家人的通话需求。因此,学生没有必要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其三,高中生使用手机会为学习带来什么影响?把孩子送到全封闭寄宿制高中,相信家长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不分心。如今是信息大爆炸时代,“乱花渐欲迷人眼”,手机带来的各种海量信息扑面而来,对于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而言,如何在沸沸扬扬的讯息中保持清醒和定力,着实是道难题。高中阶段毕竟以学习为主,学校的广播、报刊等提供的资讯同样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不一定局限于使用手机。而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充电、交话费、上网等势必会牵扯部分精力,对于原本紧张忙碌的高中生活而言,实属弊大于利。

  其四,劝退的挫折对青年学生是百害而无一利吗?诚然,劝退对学生带来巨大的打击。但不可否认,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多多少少会遭遇一些坎坷。学校不应该成为温床。不遵守规则应该付出代价,这样的道理早明白也晚明白更好。更何况,学校并没有给这些学生判处“死刑”,而是设立了“缓刑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自学后,通过学校考试的学生,仍然允许再次进入学校学习。相信这些学生会倍加珍惜失而复得的学习机会。

  劝退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促使学生遵守规则,安心学习。希望这些学生不要被暂时的挫折打到,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以更加专注、更有自制力的状态面对今后的人生。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