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遗传学》任课教师严建兵与学生约定,若有人能在周末白天将手机连续关机12小时,就请他们“下馆子吃大餐”。起初,课堂上的130名学生都信心满满,但最终仅有7人享受到了这顿晚餐。
开始学生个个信心满满,是因为大家都没意识到12小时“脱机”生活是什么天大的难事。然而,对于患有手机严重依赖症的人来说,一旦脱离手机的支撑,除了觉得生活多有不便外,还会在思维乃至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断档”障碍——因为手机早就全天候地楔入许多人的生活,甚至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常说那是信息爆炸的年代。短短十多年后,在技术的高速发展下,我们深陷信息泛滥的漩涡。人们对信息的了解早就超出信息所提供内容这一本身,“刷屏”更多时候只不过是一种难以自拔的习惯。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总能看到忙于“刷屏”的手机族。因过于专注手机,引发生活、工作、学习矛盾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人常常愤怒于他人对手机的过度迷恋,可一旦落到自己身上,往往也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
在这个创新发展日新月异的年代,新技术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对技术的膜拜和依赖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除了手机,还有电脑、汽车乃至眼花缭乱的各种电器机械设备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效率,给人类带来了诸多方便,另一方面又在无形中绑架了人们的生活,甚至是“钝化”人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曾在报上读过这样一则趣事。有位机关单位的同志打算到一个原本不远的基层单位办事,因没派到公车无法成行,领导听说后半揶揄半批评地说,“反正没几步路,不能走去吗?”闻听此言,那位同志非但没什么不快,反倒茅塞顿开地一拍脑袋,“是啊,我怎么把腿给忘了”。这则趣事有些滑稽,但也很真实,放在机关是工作作风的写照,放在生活中,则是我们的技术依赖到了“忘却初心”的充分折射。把腿找回来,找的显然不只是腿,而是我们原本具有的运动与思维本能。
前不久,当“阿法狗”大胜李世石时,许多人由衷感叹,人工智能或许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在不远的将来,当人工智能遍地开花,大大减少人们体力乃至部分脑力劳动之时,人们到底是该将一切交给机器人去打理,还是保留一块“自留地”,以便激活人类运动和思维的本能呢?
可以肯定的是,再多么饱含科技含量的技术,也不过是人类的一根拐杖。面对快速发展的技术,如果不能保持适当的距离,那么,我们就很可能沦为技术的奴隶。从大的方面讲,运动和思维是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从小的方面讲,动手动脑何尝不是我们幸福的一大源泉呢?
何谓“媒体暴力”2010-07-05 |
曹宗国:从“崔朱和”看名流的贵族化倾向2010-12-28 |
身份识别2011-08-03 |
曾庆瑞:美丑不分是最大的悲哀2012-05-04 |
杨于泽:自贸区的最大价值是倒逼改革2013-09-30 |
中国青年报:争申“自贸区”搭错了车2014-06-05 |
盘和林:扩容助推自贸区成“多功能区”2014-12-18 |
广州日报:“高校自主招生”应建多元评价体系2015-03-17 |
王石川:微信公号惹千万元官司的警示2015-11-23 |
自媒体话题狂欢背后的浮躁迷失2016-02-2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