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福建省漳州市在校大学生吴某因为担心挂科,找人替考而被抓了,代他考试的郭某也落网,而且还牵扯出另一起替考案。最终,3名大学生由于陷入替考门被取保候审。(《海峡都市报》3月30日)
近年来,透过媒体的披露,河南替考事件、南昌跨省替考事件先后进入公众视线。替考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枪手”、买家和中间商各取所需。然而,替考极大地损伤了教育公平,让一些人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获取了原本不属于他的机会和资源,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劣币驱逐良币”。
与其他兼职相比,“替考”在一些大学生看来,相对轻松、来钱快。一次替考的成功,让他们的侥幸心理不断膨胀,变得无所顾忌。其实,那种将替考当成兼职的做法,是大学生价值观失落的产物——底线的失守,法律意识的淡薄,让“枪手”陷入投机取巧的泥潭。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东窗事发之后,替考者必须要为自己的轻率与糊涂付出应有的代价,接受法律的规训与惩罚。
从现有的案例来看,“枪手”大都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大学生。此前,因南昌跨省替考事件被开除学籍的大学生“枪手”敖辉曾致电媒体,表达悔恨之情,希望得到社会原谅和帮助。“经常吃泡面”的他,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我。然而,贫困不是大学生替考的理由,而是他们为自己的堕落找到的借口。物质上的贫困与精神上的苍白一旦联手,大学生就很容易滑向欲望的深渊。
“人应该从各种磨难中走出来,精神上强大起来,变得更坚强”。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求学之路的艰辛,也是精神成长的必由之路。为了顺利完成学业,贫困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做家教等多种合法途径来缓解经济压力。
只有在失范和非失范之间建立有效的隔离地带,对替考“零容忍”,才能守卫机会公平的底线。替考不是简单的市场交易和社会交换,不是“拿人钱财,替人出力”,而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替考兼职”的生存空间才会越来越小。一方面,要给替考树立一道红线,成年人必须为自己的疏忽和过错“买单”;另一方面,要给大学生精神“补钙”,让他们即使物质上匮乏,心理上也足够强大。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师)
广州日报:不能因“工作需要”留下制度缺口2008-12-11 |
北京晚报:轨迹2009-03-18 |
陈 仓:民国名士缘何不做官2010-11-19 |
新闻发布:坦诚比技巧更重要2012-01-17 |
郭云凯:治理“兼职腐败”重在切断输送渠道2014-02-25 |
一周看点(第233期)2014-06-20 |
乔志峰:医学会收费8.2亿,别拿“国际接...2014-07-02 |
寇宇龙:贫困的替考者值得同情吗2015-08-04 |
兵 临:法大聘邓亚萍兼职教授为何不妥2015-12-07 |
中国青年报:哥俩好2009-12-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