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制度善意更需善意呵护
陈先哲
//www.auribault.com 2016-04-12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更多

  对于庞大的农村学生群体来说,重点大学所增加的那些名额,不过是涓涓细流。但是,不要轻视涓涓细流的力量,没有这些细微力量,教育均衡会流于口号;没有各方的善意呵护,乡村教育会更加无望。

  农村小伙伴们准备接福利咯!今年各重点高校农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已经陆续启动:这边清华刚宣布最高可降60分录取,那边北大、中大也宣布可降至一本线录取……最新公布的复旦“腾飞计划”更是放出大招:招生计划将近400人,不再需要笔试面试,同时可享受学校全额资助进行海外交流。

  重点高校农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是针对近年来城乡教育差异日益加大的一种补偿和纠偏,是一项充满善意的制度。尤其是在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将教育均衡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乡村教育受到前所未有关注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各高校都很重视,善意满满,当然值得点赞。但是,一项制度如果带来新的不公平,或被“苍蝇蚊子”钻了空子,就可能好心办坏事,影响制度的效果和公信力。因此,要让制度的善意最大化,还需要各方的善意呵护。

  呵护制度的善意,需要民众善意地理解制度。可能有人担心这会制造新的不公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就是认为这会造成逆向歧视:凭什么大家考同样的分,城市学生就不能上,农村学生就能上?必须认识到,如今我国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程度在加大。受此影响,我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已从三成落至一成。作为一种补偿性质的农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其出发点无可厚非,国外也有通行的做法。尤其是美国,受平权政策影响,非洲裔和拉丁裔长期获得常春藤名校的名额照顾,也是基于让少数族裔获得均等机会的理念。

  呵护制度的善意,也需要高校有长远目光。美国常春藤大学坚持优惠非洲裔和拉丁裔的另一个理由是:一流大学应促进各个族群学生的交融,如果都是白人学生,不利于培养社会领袖。中国的重点大学也应有这样的长远目光,不能觉得只是响应国家号召,完成任务了事。其实,对于相关高校来说,扩大对农村生源的优惠力度,不仅是促进教育公平之举,更有通过此机会优化生源结构的利好。比如,复旦针对“腾飞计划”学生学习情况开展跟踪调研,结果表明农家子弟在复旦“学得更好”,平均绩点高于全体学生的平均绩点。因此,适当照顾农村考生,不但让农家子弟更珍惜学习机会,也有助于大学生源多元化,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社会并形成良性竞争。

  呵护制度的善意,还需要更系统的配套措施与严格的监督机制。高校降分特招农村娃不应是一锤子买卖,除了在入口上给农村娃提供更多的机会外,还要进一步有针对性地优化培养路径,让制度的善意更好彰显。复旦“腾飞计划”的最大亮点便在于此,不但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身定制一套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综合资助体系,还为其提供了一份由学校全额资助的海外交流项目菜单,让农家娃全力发展而无经济后顾之忧,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另外,特招制度带来的福利如此诱人,必然容易招来投机分子,近年来已经出现过权势家庭把学生户籍迁到农村以侵占资源的情况。因此,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相关高校,都必须有严格的监督机制。尤其是承担专项招生计划的高校应珍惜自主招生权,以严格周密的制度设计和执行力取信于民,并做到特招农村学生的信息全部公开,以接受社会监督。如此一来,这项制度的善意才能最大化,才能做到真正的教育精准扶贫。

  一项具有善意的制度若能好好呵护,是会生根发芽、结出善果的。诚然,对于庞大的农村学生群体来说,重点大学所增加的那些名额,不过是涓涓细流。但是,也不要轻视涓涓细流的力量,没有这些“支持计划”“筑梦工程”的细微力量,教育均衡会流于口号;没有各方的善意呵护,乡村教育会更加无望。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