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有媒体近日报道,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自搬入新址后,数百名学生身体出现异常,极个别学生甚至罹患淋巴癌。常州市有关部门前天作出回应,称该校空气质量达标,附近原化工企业没有发现大规模填埋危废。国家环保部介入的调查组昨天已经到达常州,但事件仍在发酵。常州外国语学校国际部18日向家长和师生发布了一封公开信,直指媒体的报道存在一些“硬伤”。该校校长曹慧在回复家长的质疑时说:“媒体并非真理,我们无愧于心”。(4月20日《京华时报》)
“常外”事件曝光之后,引起了各方关注,虽现在仍然在持续发酵,但尚没有一个较为权威和令人信服接受的说法。在各方质疑常外新址的环境空间之时,连带扯出校方项目建设的“先开工后环评、环评报告存在严重瑕疵”等诸多不妥之做法,而常外国际部在对家长和学生的公开信中仍然乐观地说:我们坚信常外能够度过这一危机,无论最终公布的结果如何,我们都还是坚定地“做最好的自己,能有益于他人”,坚持“让每一个生命尽情绽放”。校方的这一表态,无疑充满着一种强烈的阿Q精神和“捏着鼻子哼自己”的自恋,让人感觉有些好笑。
也难怪,常外这一事件,貌似发生在常外,却又有一些有关部门时不时作出回应,正是这些看似权威而又不着边际的回应,使得常外深陷旋流而不知东南西北,找不到风向。于是,常外的曹慧校长只好聊以自保般地说:“我们无愧于心”,以期通过这一句“我们无愧于心”来消弭校方承受的压力和向世人表露校方在其中付出的艰辛包括他们的诸般无奈。然而,这一句托词并不令人满意,相反,从前半句“媒体并非真理”的说教式判断中,却让人读出了校方对媒体的愤懑和反感,也让人感觉到,常外事件的难以收场,媒体难辞其咎——这就是曹校长的弦外之音。
现阶段,人们对某些事件的处理往往有一种怪现象,就是不认真分析自身在事件当中应该担负的责任,看不到自身应该把持的态度,而是想方设法将产生的问题和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自己抖得干干净净,还要作出万般无奈和委屈之状。常外在常外事件中的表现,恐怕就属于这一类型。其实,只要是还有正常思维的人都知道,一所高等学校迁址和迁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事是很多的,只是“不足为外人道也”罢了。难道对“学校北侧约200米是原常隆地块,包括原常隆、华达、常宇三个化工厂,总面积约26.2公顷,2011年6月就已经搬迁”这样的情况校方就不了解?化工厂对地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一名高校校长真的就不清楚?
看来,曹校长“我们无愧于心”的说法就目前这一事件的进展来说,有点为时过早。事件尚未结束,就对校方的做法下结论是为时过早;从这一事件的产生来看,校方是没有理由完全脱责的,说校方“无愧于心”也是为时过早;加之,还有“数百名学生身体出现异常,极个别学生甚至罹患淋巴癌”这样的困局没有解开,就想以“无愧于心”来收场,恐怕这数百名学生的家长也不会答应。如此这般情势,真不知校方“无愧于心”的心境从何而来,若果真“无愧于心”,就让人有些怀疑校方的智商和情商了。
常州毒地事件,“冲突”之后真相在哪里2016-04-19 |
常州校园污染,环评自信从何而来2016-04-19 |
常外怎样度过“毒地”危机2016-04-20 |
常外毒地事件:回到事实,别扯阴谋论2016-04-20 |
多国地震关注点在哪2016-04-20 |
学校“无愧于心” 那谁“心里有鬼”?2016-04-20 |
常外自我“催泪”,有硬伤的究竟是谁?2016-04-20 |
常州“毒地”之谜:知情为何总是如此艰难?2016-04-20 |
常外毒地事件中有多少“无愧于心”2016-04-21 |
常州“毒地”之谜:知情为何总是如此艰难?2016-04-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