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暴力频现,不代表师生关系失控
石迪
//www.auribault.com 2016-04-22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4月20日,有人爆料称安徽亳州蒙城一中学课堂上,学生为拒交试卷,不仅出口成脏,还拿板凳砸老师,事发学校校长已证实确有此事发生。(4月20日《中国青年网》)

  虽然近来师生冲突时有发生,但事件披露后,还是引起不小的舆论风波。不少网友表达了对师生关系失控的担忧,其中不乏“礼崩乐坏,道德沦丧”之言。那么,本应是春风化雨的师生圈,而今当真是一片暴风骤雨吗?对此,咱们还是应该乐观点。

  无可否认,适当的担忧有一定的现实根据。去年曾发生过几次学生弑师案,一时间,教师俨然成为高危职业。相对应的是,在全国各地,老师体罚、虐待学生的丑闻层出不穷。这让人进入一种感觉误区,仿佛师生间有摩擦,只会诉诸于暴力。

  其实不然,这些受人关注的极端暴力事件,往往掩盖了更为具体广泛的师生相处模式。这种模式依然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一般由老师主导,出现问题,老师主动解决,这时候,大部分学生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这毕竟是一套基本依赖道德与情感纽带维系的模式,一旦出现卑鄙龌龊的老师或辜恩背义的学生,长期相处下来,难免不发生恶性事件。这表明,在师生这样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整体讲究礼德,个体并不排斥野心与积怨。该前提下,少数的恶虽触目惊心,但仍无法推导出整个人际系统的崩溃。

  而且,所谓少数的恶,尤其是学生制造的暴力,一般都有更隐晦的原因。对老师痛下杀手的学生,或平时行为就不端正,或性格异常,或受不良信息蛊惑,诸如此类,这样的人,恐怕和谁都有可能产生矛盾。而这背后,蕴含的又是黑道背景、留守、恶意媒介影响等更复杂的原因。

  同时,老师制造的暴力,一般有两种。一是老师本身品格有问题,利用职务之便,发泄自己的恶趣味;二是激烈的竞争体制驱使他们采取不当手段,很多出格的惩罚,就培植于一种“严厉是对学生负责”的心态,这本身无可厚非,但畸变之后,容易出现“暴力负责”。

  可见,不论是学生迫害老师,还是老师虐待学生,这一系列暴力事件,虽直接原因似乎都指向师生之间不和睦,但难以简单归咎于此。大部分的暴力事件,源于长期潜伏在关系背后的深层次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讲,师生关系也是其中的受害者。

  就整体而言,咱们国家各级学校的师生关系尚且稳定,远未达到令人诚惶诚恐的地步。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