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厕所“性教育”也应点个赞
司马童
//www.auribault.com 2016-04-25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我从哪里来?”一直是孩子急于知道而家长讳莫如深的话题。近日,记者走访广西柳州市文惠小学,发现该校在男女厕所里,各悬挂了22幅绘本,讲述了一个小精子变成小宝宝的过程,给学生进行“性”教育。而相比之下,该市其他小学均未系统开设“性教育”课程。(4月24日《南国今报》

  中华五千年,向来以含蓄为美。从古至今,羞于谈“性”,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的常态。较之国外从小抓起的开放式性教育,我国学校和家庭对此往往还是采取“鸵鸟政策”,或是躲躲闪闪地刻意回避,或是心中无底而言不达意。柳州那所小学的厕所“兼职”性教育,看似仍显“遮遮掩掩”,我却觉得是一种聪明折中。因此,对于设计者的良苦用心,也理应点赞称道。

  的确,中国孩子接触性教育,学校和家长经常两头“不搭”。说到“我从哪里来”的这个经典之问,很多人小时候得到的答案都是“捡来的”或是“充话费送的”。如今,“捡来的”一代升级为父母,面对越来越多元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屡屡暴出的儿童性侵案,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问题,也在日益突出地困扰着他们。

  厕所“兼职”性教育,其实就是把一块块的性教育主题绘本,长期张贴和悬挂在小学的男女厕所里。在我看来,这并非如一些声音所质疑的那样:既然开展的是堂堂正正的儿童性教育,又何必搞得这么“偷偷摸摸”?因为,既然“性教育”不宜狭隘地等同于“性知识”的传播,我们的“性教育”,自然也不能机械地照搬西方模式,而要尽量考虑和体现出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那么,在“大庭广众”展示性教育尚欠“火候”的实情下,相对私密地进行“厕所传播”,就不失为一种高明有益的尝试。

  现实语境下,儿童性教育为何总显得“说说重要,做做次要”?其中的难点之一,便是掣肘于内容和尺度等方面的“众口难调”。像柳州那所小学一样,现在国内的小学和幼儿园,有很多都用国外的绘本《小威向前冲》来给孩子进行性教育,但其相对说得比较浅,只是含混讲到“爸爸妈妈很相爱”,隐秘的内容则是避而不谈,对于自我保护的问题也少有涉及。而这又可能是无可奈何的,比如,北京出台首部小学生性教育教材后,一些家长就忧虑,这样的教育对小学生来说是不是太早了?有的甚至还认为,书上的知识和漫画或会误导了孩子。

  厕所“兼职”性教育,也许是一种聪明的折中。一方面,儿童性教育的现实短板,再也不能听之任之地不去认真解决;另一方面,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条件下,的确需要更多的学校能够勇于创新、积极尝试。由此而论,在小学男女厕所的这个特定空间,放入一些基础的儿童性教育的绘本和图版,从而起到“特殊课堂”的教育作用,就肯定胜过畏首畏尾的“无为而治”。而且也不难想到,经过这种“性教育”的小学生,他(她)们也必然比别的学校的小孩子,会更早正确理解“我从哪里来”,同时获取更多的安全自保知识。

  给厕所“兼职”性教育的创新举措点个赞,赞就赞其不等不拖、敢“吃螃蟹”。可以说,柳州这所小学的创造性儿童性教育做法传开之后,外界随之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议论与看法。但不管怎么说,要是大家都缩手缩脚,以期将来有个毫无风险的“万全之策”,那恰恰才是更让公众忧心的一种“懒治”和“懒教”心态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