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聚餐社交”荒废了年华
张醒
//www.auribault.com 2016-05-1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有媒体关注大学校园里的“聚餐社交”,以“社联主席1个月20多个饭局”为例,来证实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群体的熏染。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也显示,29.31%的受访者聚会频率达到每周两次以上,其中本科低年级占63.52%.有大学生甚至感慨,聚餐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不能忽视的是,在一些大学校园,学生之间相互攀比,流行请客吃饭并不鲜见,某些学生干部身上充满了浓重的“社会人”味道,学生社团俨然就是一个小社会,职务等级鲜明,各种社会规则和潜规则也很有市场。默认或纵容此种风气,很容易引起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以为社会交往就是“酒桌外交”,未来的竞争就是拼关系,无形中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同学之间的交往方式,以及学生社团的风气都代表着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风气正不正,既与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有关,很大程度上也关系到学校管理者的风格与智慧。尤其是管理大学生社团的老师,更要拿出为师者的气度与胸襟,自身要有正气,给予学生更多的正面引导,并使学生明白,未来的社会竞争不是靠拉关系或能说会道,归根结底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靠诚信朴实的人格品质。其实,学生社团的作用不亚于课堂教学,社团的品质越高,活动越丰富,对学生的成长越有帮助。

  当然,营造积极的校园风气,离不开对学生社团活动的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许多大学设有学生社团辅导室,主要担任学生社团的顾问,提供社团活动各种必要的支援,以及审查活动经费申请与拨款补助。许多大学规定,每个学生社团至少需要聘请一位教职员担任学生社团的顾问,有关社团的重要文件、活动申请表、租借场地等都需要顾问签名。规范而细致的管理,使意欲投机取巧的人很难钻空子,自然少了带着功利目的的“聚餐社交”。

  高校管理者也要认识到,在价值日益多元的时代环境下,还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其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引导大学生多在专业能力和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这既是大学生的未来竞争力所在,也是营造积极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