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爬藤梯上学”需要从根本上解决
胡印斌
//www.auribault.com 2016-05-25 来源: 西安晚报
分享到: 更多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崖村”,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在崖下上学的孩子们,需要在家长的保护下,攀爬两个小时才能回家。县里曾几次规划过修路,但因造价大概在6000万左右,投入和产出极不相称,只好一再搁浅。(5月24日《新京报》)

  从报道可知,当地政府并非没有修路的打算,也曾几次动议规划,但最终的结论却是“投入产出极不相称”,成本太高。然而,为悬崖上的村庄修一条进出的山路,让他们免于攀爬,果真不值吗?

  首先,地方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辖区民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对于悬崖村的百姓而言,一条路不仅仅意味着便捷的出行,而是济穷救命的基本路径。

  其次,即便谈经济理性,给悬崖村修路也并非“投入产出极不相称”。这其中,除了可见的经济效益,还有无形的社会效益。政府算账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的准则,还应该充分考虑当地民众的诉求。与经济利益比起来,老百姓的基本生计,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权益同样重要。而后者,更是牵涉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命题。

  何况,据专家介绍,这里的大峡谷堪称世界级的景观,除了密集的谷中谷形态的峡谷群以外,悬崖村的天梯是现代社会中人类在险恶环境里生存的“活化石”,是人们体验的“活标本”。而这些,本身也是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若是有了便捷的交通,不仅可以改变老百姓的困境,政府也会因为旅游的发展而收到丰厚的回报。

  悬崖村是独特的风景,但外部世界不能仅仅止于观赏,更不必试图挖掘其中的“感动”因素,而是应该从根本上解决村民面临的生存问题,融入当下社会。与时代同步,共享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应该是悬崖村民众正当的诉求,他们的权益不能继续悬着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