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真正的“学霸”不会只靠成绩刷存在感
黄帅
//www.auribault.com 2016-05-25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对一个人学业成绩的衡量,不应该只是卷面分数,也不应单纯地依靠考试难度拉开所谓的“差距”。

  读大学时,常听同学抱怨考试有难度,甚至担心“挂科”,能轻松应对各类考试者则常被誉为“学霸”。不过,近日兰州某高校3位“学霸”的观点,引发了各方争议,他们联名“上书”校方,指责考试题目太简单,认为“部分课程考试题型单一、试题过于简单”“部分学生考前突击得高分影响公平”。

  尽管有人为“上书”的惊人之语叫好,但仔细一想,问题绝非如此简单。正如其中一封信中所述,有些考试成绩“人人都是90多分”“比别人多学的50%的知识好像白学了”。换言之,他们的“痛点”在于感受不到考试成绩在同学中拉开差距,甚至藉此拥有的优越感也下降了。认为考试是为了在成绩上高于他人,这种心态本身就有问题。众所周知,大学考试的功能在于考查日常所学,而不是刻意用难题怪题“吓唬”考生,这种考试其实是“过关型考试”。而高考、考研等考试则不同,堪称“选拔型考试”,只有少数人才能顺利拿到高分进而被名校录取。“学霸”想找存在感,完全可以通过考取名校研究生来获得,不必在平时的考试中斤斤计较,更不必认为“知识白学了”。若以功利之心揣测学习考试之事,则未免太过虚荣。

  另外,有一点也不能被忽视,对孤立事件的观点,不应该被当成普遍现象来看待。就像这次事件中,一些人提出考试太过简单,并不等于该校所有专业所有考试都这么“水”。事实上,根据媒体深入调查,该校有些理工科专业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并不容易。可见,“上书”的观点有些以偏概全。

  真正的“学霸”不仅只是考试成绩上的优胜者,更应该是综合能力的强者。读书与实践不可分割,“学霸”绝不是只会考试的书呆子,而应该成为有社会竞争力、学术创造力的优秀青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当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毛泽东,不仅能写出被杨昌济激赏的“满分作文”,更兼有强大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而才能成为一代领袖。

  当然,“上书”中的某些观点和当事人希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考试意义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毕竟,考试成绩与评奖、推优、保研、就业直接“挂钩”,但是,对一个人学业成绩的衡量,不应该只是卷面分数,也不应该单纯地依靠考试难度拉开所谓的“差距”。高校应着力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学术成果、科研创造等非应试领域的锻炼与竞争。真正的“学霸”绝不是只会在书斋里纠结分数的范进,简单的几门期末考试对他们又有多重要呢?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