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寒窗苦读十几载,却仅仅因为毕业分别的某次‘喝伤了’而永远地与这个世界告别”,这样的悲情事例大概每年都在发生,且不在少数。前天,笔者就听朋友说,他们班毕业酒会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因为饮酒过多被送进了急救室,所幸最终抢救成功,捡回了一条命。
作为学生群体,在每年夏季的这个时段,因为过量饮酒而严重损害身体甚至与世诀别的情况不时出现。主要原因是,每年的六、七、八月份是大学生的毕业季和高中生的毕业及升学季。在这个人生的过渡阶段,随之而来的毕业酒会、升学酒宴、临别小聚不断向每一个即将离开校园步入新环境的同学袭来。而这些酒会、酒宴、聚会里面当然也就少不了“喝酒”这个主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饮酒是对人有益的。而且笔者也不否认,在有些场合,比如暂别,通过饮用一定量的酒来调节气氛和抒发情感是有必要的。但是,如何对待“酒文化”?如何健康合理的饮酒呢?这似乎亟须我们的关注。
自古以来,我们周边就存在了两种“痞气十足”的酒文化,一种是“拼酒”,一种是“劝酒”。
对于拼酒者,笔者想说: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之酒量的差距本来就是存在的,而在通常情况下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很多人拼到最后都是以健康为代价用身体硬撑着。所以,这种鲁莽的拼酒行为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反而容易造成对身体的损伤。在某些商业、社交的场合,拼酒也许难以避免。但是,假如在同学为主的毕业酒会等聚会上面肆意拼酒,就简直是一种极其不成熟的做法。
对于劝酒者,笔者想说:莫让“感情深,一口闷”“马上毕业,不喝完这杯就是不给面子”“毕业快乐,连干三个”等等的劝酒言词,最终变成“谋害”同学的作案工具。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笔者想说“己所欲,亦勿施于人”。关于饮酒,应该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份互相理解。
对于喝酒者,笔者想说,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承受范围,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贪杯或者“拒酒”不够坚决而失去继续生活的机会。健康是自己的,身体还需自己照顾。
最后,笔者呼吁各学校、家长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有计划地给学生、孩子做好喝酒这方面的安全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饮酒问题。别等喝出了安全问题,再来追悔,那时就真晚了。
广州日报:禁入草坪,何以“诗意栖息”2014-05-28 |
经济日报:打破“越缺越浪费”怪圈2014-08-13 |
冯慧文:过度解读个案只会模糊真问题2014-11-19 |
李 丹:官员醉酒闹事岂能让“假酒”背黑锅?2015-08-11 |
汪昌莲:电视剧“抗战季”莫成“娱乐季”2015-08-12 |
玉舟山:“奇葩证明”的背后到底有啥理路2015-08-18 |
江夏青玲:“礼金变异”需要“官员自律”2015-08-19 |
“慢就业”莫成为“漫就业”2015-11-30 |
莫让“陪读”成为孩子不可承受之重2016-06-12 |
莫让任性“加分”搅了公平2016-06-2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