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教学改革不能只凭一腔热情
连海平
//www.auribault.com 2016-07-21 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更多

  教育改革不是凭着一腔热情,或者价值正确就足够,还必须经过严格论证、小心测试、认真总结,并取得各方共识,方可以一步步推行。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场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在质疑声中行进了两年多,最终以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辞职的方式结束。7月19日晚,涿鹿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全面停止全县中小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以辞职表达对教学改革搁浅的不满,这位改革带头人确实硬气。他发出的“感到就像大漠追杀匈奴,回头一看,援兵没了,粮草切断,孤军深入”之叹,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也许这位局长至今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败走麦城。

  “三疑三探”的课堂教学模式好不好?即使不作深入了解,仅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三个出发点,也能窥见这种模式对现行教育的纠偏意义。当下教育有两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分数为中心。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进度安排课程,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导致填鸭式教学大行其道;体现在学习效果评估上,考试是形式,分数是核心,学校好不好、教师行不行、学生优不优,全用分数说话。作为学习主体,中国学生的中心地位从未得到有效确认。在这种背景下,任何意在强化学生中心地位与自主性的教学改革都有进步意义。那么,“三疑三探”为何“水土不服”,改革者好心却没把事办好?

  纵观前因后果,至少有四点不足:一是操之过急。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改革牵涉面极广,需要小心求证,除了教学技术改进,还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各方取得共识,才能水到渠成,任何的急躁冒进都是危险的,哪怕借行政之手强力推进,也不免形格势禁。

  二是缺乏尊重。和“三疑三探”一样,国内诸多教学改革举步维艰甚至不得善终,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学生、家长、学校的选择权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假如,“三疑三探”不是说上就上,一下子全面铺开,而是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结局也许就不一样了。倘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确实好,何愁家长不支持?

  三是试点不足。一种新药不能未经严格试验就直接用于临床治疗,教学改革也一样。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未经一定范围较长时间的试点试验、评估总结就匆匆上马(涿鹿县2014年才开实验班,2015年就全县实施),把学生当作“小白鼠”,风险太大。

  四是单兵突进。在唯高考马首是瞻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如果某种教学改革不以直接“变现”、不以高考成绩直观体现出来,哪怕对学生的素质增进再大,也难以得到上上下下的认可。就算家长不“造反”,上级也未必会支持。

  学生伤不起,教育伤不起。教育改革不是凭着一腔热情,或者价值正确就足够,还必须经过严格论证、小心测试、认真总结,并取得各方共识,方可以一步步推行。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