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海归,曾是高水平、高薪酬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海归潮”的出现,海归的素质出现分化,其待遇与预期也与此前形成明显落差。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去年,我国出国留学回流率已超过50%.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出国留学从“精英化”逐步走向“大众化”,海归已从“黄金时代”逐步进入“镀金时代”,现在已步入“青铜时代”,海归“去光环化”将成必然趋势。
海归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而后回国就业发展,属于人才的一种回流。海归人员的归国人数越多,所占的比例越大,意味着为国内提供的高尖人才也就越多。当然从另一个层面,也说明出国留学已从“精英化”逐步转向“大众化”,在高等教育产业化和全球化的当下,量产的海归跟国内的高校学生一样,当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并达到相对饱和的状态后,竞争的加剧也会让其光环剥落,“海归”成“海带”就几乎无所避免。
2007年,我国出国的留学人数是14.4万人,归国的人数是4.4万,意味着留在国外的超过10万之巨,2015年留学人数为52.37万,归来者为40.91万,留在国外的超过11万人。从数据对照来看,留在国外的留学人员数量相对稳定,所不同的是留学人员的总量太大,国外的接纳度有限就只能归来。然而,若是以此对留学进行否定,甚至认为留学较之于国内教育并无优势,那将是审视海归命题的最大走偏。
正是国内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且分布不均,促使学生出国留学的热情越来越高。尽管近年来海归人员的就业回报不如从前,社会舆论也不乏理性的分析和提示,但留洋潮依然逆势而上。有统计显示,77%的学生或家长认为留学投资很值得。就业只是选择留学的一个方面,而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与享用,才是家长和学生们热衷于留学的主要原因。若是不能正视留学热的本质,并对国内教育改革有更多的着墨,那么以就业好坏论“海归”成败,就会出现方向性的偏差。
尽管海归人员越来越多,留学生的性价比也日益失去优势,但并不影响留学的热情,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扩招后形成了“水涨船高”的普涨效应,相比较而言,选择留学依然具有相对优势,尤其是在起跑线上不至于掉队。二是市场的理性化,使得对教育的需求与选择,其实也更加成熟。从单纯的“成功就业”和“身份标签”到 “英语能力提高”、“思维方式的改变”、“就读院校有实力”、“专业知识的提升”等的综合认识,我们看到公众的投资取向和教育思维已更加理性而明智。
更应看到,留学热既是对国外教育的认同,也可以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据报道,我国将淡化“985”“211”工程,将高校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因而,未来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路径,还得以世界一流作为目标和追求,在学习别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去行政化、经费独立、教授治校、学术自治等方面有实质性的成效。同时一切都围绕学生能力的提升、学术水平的提升为核心,以此健全导向机制,明确服务中心,实现教育改革的质的提升。
多少年后,当国外教育与国内教育并无多大差异,且国内教育逐渐成为全球教育集散中心,“海归去哪儿”将不再成为国内教育改革的一个沉重命题。
人民日报:开掘创新时代的“台风口”2014-03-12 |
王 琳:职业化还原法官成色2014-03-13 |
卞广春:“男孩危机”本来是个伪命题2014-04-10 |
除节日腐败要打碎各式挡箭牌2015-08-28 |
连海平:“试题雷同”该不该让考生埋单2015-12-14 |
朱达志:王鑫海错在没看清北京的“厉害”2015-12-30 |
海外“爆买”消费力怎样才能回流2016-02-18 |
让职业教育铸造更多“大国工匠”2016-02-29 |
让职业教育铸造更多“大国工匠”2016-03-04 |
高考作文题应该好在哪里2016-06-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