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韩春雨实验遭质疑,给科学和真相多点时间
魏英杰
//www.auribault.com 2016-08-03 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 更多

  今年早些时候,河北科技大学的“三无”副教授韩春雨凭借一篇在国际顶级期刊在线版发表的论文引起国内轰动,被赞誉为“中国下一个诺奖获得者”。

  近日,“剧情”却又反转了。国际上多位学者纷纷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关于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实验,要求其公布实验原始数据和具体条件。发表该篇论文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于8月2日声明,将按照既定流程调查此事。而韩春雨本人则回应,对重复实验充满信心。

  大多数人对类似科学研究并不了解。无论当初人们说韩春雨有多牛,还是如今学者们纷纷质疑其实验成果,许多人都没有能力作出对错与否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片面地指责韩春雨,或者不顾事实地为韩春雨辩护,都可能是错的。

  不过,这并不表示人们不能关心韩春雨实验,不能有自己的态度。科学实验的一大原则就是可重复,任何不可重复的科学实验都是“耍流氓”。韩春雨实验及其论文是否具有科学价值,同样必须满足这个要件。有科学家表示无法重复实验,而韩春雨目前尚未提供更多实验或数据来证明自己,发布该篇论文的杂志也还没有启动调查,那么对实验进行合理质疑,属于正常的学术论争范畴。

  但要看到,一项科研成果的发表,往往要经过艰苦而漫长的探索历程。在科学探索过程中,难免还会走弯路,甚至走进死胡同。韩春雨团队花费大量精力进行的这项研究,别人在重复实验的时候,若缺乏正确的路径支持,也可能把这些错误再犯一遍。从韩春雨的论文发表,至今不过两个多月,现在就判断实验不可重复,可能为时过早。

  在发表论文之前,韩春雨团队一定是要按学术规范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如果别的学者无法重复实验,这可能说明韩春雨没有按照规范做实验,也可能说明实验结果尚不具备正式发表的条件,还可能说明其中存在学术造假行为。但这三者的性质有非常大的差别,前面两种情形或许是无心之失,后一种情形则具有主观故意,是一种学术不端行为。

  也因如此,在韩春雨尚未提交更多证据,杂志方面也尚未给出结论之时,不妨给科学和真相多一点时间,切忌急于作判断、下结论。对科学研究进行合理质疑,有益于学术进步,但不能动辄把这种质疑上升到人身攻击或道德审判层面,否则可能伤及无辜,对真正的科研人员造成不公。

  假如调查结果证明该项实验存在学术造假,这世界上也不过多了一个骗子,但如果这一切都是缘于误解,那么所有不顾实际的指责、谩骂,岂不等于是在迫害一个甘于沉默、专心科研的真正学者?科研不能急,真相可以等,但科研人员的人格不能辱,对科学的敬畏不能丢。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