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事情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个为期十几天的“游学团”确实装不下那么多东西,家长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近日,广州多位市民向本报报料称,近期孩子们花费3.39万元参加了一个暑假美国游学团,没想到遇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投诉:说好的名校参观,变成了在学校外围拍照留念,更令人无语的是,孩子们参观麻省理工时竟然被学校赶出门外;行程表上承诺的STEM体验课被换成了上自习,所谓的“游学团”变成了“自习团”……
“游学团”,又称“微留学”,即学生在短时间以“语言学习”和“交流体验”为目的,赴国外游历知名高校的活动。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传入国内,最初的服务对象只是有意出国留学的学生,随着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价格不菲的“游学团”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追捧,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行。
行业井喷式增长,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许多问题不断浮出水面。譬如,不少“游学团”所谓的感受名校文化,无非是在名校门外瞄一眼,或在校园逛一圈,事实上,这些名校连围墙都没有,谁都可以进去;所谓“友好家庭”,往往把接待游学的学生当成生意来做,诚意欠奉;安排的交流活动也很简单,流于应付;有的团甚至将“游学团”拉到赌城拉斯维加斯……走马观花的行程、蜻蜓点水式的体验、名不副实的服务,很多“游学团”早已变味,饱受诟病。
对于广州家长吐槽“游学团”一事,我这么看:如果对方提供的服务“货不对板”,未能按合同行事,那么家长可以根据协议书与对方较真,合理合法维权。若对“游学团”抱太大希望,一定要孩子“满载而归”,我只好说,不免太天真。就十天半个月时间,坐飞机就花了几天,既要了解名校内涵、文化氛围,走进课堂现场体验,还要进入寄宿家庭,与国外同龄孩子建立友谊……简直就是鱼和熊掌兼得,可能吗?退一步,假如“游学团”纯粹为学而去,譬如十几天就参加国外的一个主题夏令营,相信许多家长也不会同意吧?!孩子好不容易出一趟国,不四处走走看看或顺便带点东西回来,怎么说得过去?有的家长还交给孩子一张长长的购物清单呢。
事情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个为期十几天的“游学团”确实装不下那么多东西,家长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不在乎那点钱,就给孩子出去玩玩,哪怕“到此一游”,也可以开开眼界、长长见识、舒展身心,钱不会白花;倘若节衣缩食让孩子参团,则无必要,“游学团”收益很难经得起成本效益计算。
李爱铭:暑假生活靠“外包”?2014-07-04 |
出国游学热,需要冷思考2014-07-16 |
邓海建:海外游学不能沦为“到此一游”2014-07-17 |
彭 薇:海外游学,到底值不值?2014-07-23 |
长沙晚报:游学岂可只游不学2014-07-23 |
大学生“出国游学”切莫盲目跟风2016-05-10 |
谨防暑期游学沦为“游而不学”2016-06-17 |
收“惑”2016-06-27 |
【科教时评】莫让“游而不学”游离监管之外2016-07-09 |
莫让“游而不学”游离监管之外2016-07-0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