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补习情商”点赞之余亦有隐忧
张涨
//www.auribault.com2016-09-21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切不可把孩子交给培训机构就撒手不管,尽可能通过家庭教育提高孩子的情商,才是最安全也有效的办法。

  据《新闻晨报》报道,最近上海有位初三学生的妈妈花了近2万元为孩子购买了一套情商课,引来家长圈一片唏嘘。每周课时费300元,并不便宜。原来,这位妈妈发现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有障碍,才向社会上的“情商教育机构”寻求帮助。

  初看这条新闻,相信很多人的反应都是这位妈妈简直“吃饱了撑的”。但在我看来,这位妈妈的举动可以理解,甚至是值得赞许的。首先,先说“可不可以”的问题,每周课时费300元确实不便宜,但家长“有钱任性”,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道德,补课有何不可?再说“应不应该”的问题,新闻中已经提到,母亲发现孩子有诸多人格和心态方面的问题:比如和同学出去玩却因为不会聊天,中途一个人回了家,还有遇到难题就逃避等等。妈妈的开导不起作用,转而求助专门的社会机构,不仅合乎逻辑,而且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实际上,这位妈妈的担心也道出了很多父母的心声:孩子的人格、心态很重要,但这些往往都被学校教育忽视了。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孩子就容易走极端。一方面,是“熊孩子”现在越来越多了,不讲规则、没有礼貌、以自我为中心;一方面,则是性格孤僻,轻微的诸如整天不出门的“宅男宅女”,更严重的,早有权威数据说明青少年抑郁症乃至自杀率都在逐年提高。新闻中这位妈妈认为,“拥有健康的心态可以受益终生,这比学奥数更值得”。要是更多的父母有这样的觉悟,绝对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坏事。

  但让我担忧的地方在于,补习情商是一种可以有也应该有的补救措施。但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到底有没有相关能力和资质,引导孩子的情商发展?毕竟,情商教育是一个新鲜事物,既不像奥数等课外辅导那样有章可循,在情商教育更早的国外恐怕也是流派多多,让家长莫衷一是。怕就怕一些培训机构无非是看准了家长的心理,随便搭个草台班子就敢招生,这才是真正害了孩子。更何况还有不少非法的暴力训练营,打着“性格教育”“习惯培养”的旗号,用极端不人道和违反伦理的方式来调教孩子,相关案例让人不寒而栗。

  要走出这样的两难困境,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及时站出来,重拳打击那些没有资质、违法违规的山寨培训机构。另一方面,恐怕也需要家长们自己先擦亮眼睛,除了要了解相关培训的国内国外动向外,更要时时观察孩子在培训中的反馈,有没有什么不良影响。切不可把孩子交给培训机构就撒手不管,尽可能通过家庭教育提高孩子的情商,才是最安全也有效的办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