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不是“功利的和弦”
长 乐
//www.auribault.com
2016-11-24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婉转悠扬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慷慨激昂的交响乐《红旗颂》……前不久,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大型音乐讲座“高雅音乐在校园——交响乐鉴赏公开课”上,演奏者饱含激情,聆听者如痴如醉,时而沉迷其中,时而掌声雷动。无论演奏者还是聆听者,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
“同学们一定要多听听高雅音乐,这样能让你高尚起来。”人大附中交响乐团艺术总监何晓青老师的话,引得同学们会心微笑。在演奏作品之前,他生动而富有感情地介绍了各个乐器,“圆号像英雄,竖琴像流水,钟琴像星星……”
高雅音乐有何用?有人这样问。事实上,不少家长把音乐看作“功利的和弦”,试图将其变成敲开名校之门的“敲门砖”,敲得开就是“阳春白雪”,敲不开则是“下里巴人”。其实,高雅音乐之于孩子,既是“有用之用”,可以习得一技之长,提高艺术素养;更是“无用之用”,可为孩子的人生铺陈底色,助其拥有更细致入微的生活感悟,更触类旁通的开阔思维……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正是音乐艺术里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无独有偶,在科学史上,有着很多受音乐启发而豁然开朗的科学家,比如,数学家拉格朗日在教堂聆听音乐时,萌发了求积分极值的变分法念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受音阶启发,发现了原子递增的“八音律”……就连爱因斯坦也说,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音乐的因素。
养德,开智,审美,育人,人大附中的尝试给人以深刻启迪。音乐不是“功利的和弦”,作为世界文化的瑰宝,不要小瞧音乐的作用,更不要将“道之用”小觑为“器之用”,舍本逐末。要知道,在一个人幼年童年的时候,如果能有机会亲近高雅音乐,不仅可以涵养多样化的审美体验,拥有五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更可以润物于无声,育人于无形。
编辑:张苇柠
《蜗牛》进教材成就“真语文”?2014-06-16 |
熊丙奇:校园足球如何才能摆脱功利2014-08-01 |
高 路:谁把县委书记哄上了演奏台2014-10-20 |
内陆飞鱼:汪峰凭什么说自己是“乐坛半壁江...2015-06-11 |
马建辉: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学生2015-07-12 |
大 地:民谣回流注重批判和自我表达2015-10-20 |
韩松落:老狼新歌唱出“舞台下的责任”2015-11-26 |
陋室观复:总有什么让我们身不由己2015-12-07 |
陋室观复:总有什么让我们身不由己2015-12-07 |
专心作秀的“超级女声”在玩弄音乐2016-09-05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