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起跑线上的输赢有那么重要吗?
夏振彬
//www.auribault.com 2017-04-27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昨天,一则暖闻引起了我的注意。海珠区部分家庭的孩子缺少良好的阅读空间,家里或面积狭窄,或光线昏暗,一个名叫“困难家庭青少年阅读空间改造”的项目,帮助孩子们实现了“一桌一灯一书柜”的愿望。今年,还将有100户家庭的孩子因此受益。

  有一个温馨漂亮的书房,这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家长心里也清楚,一个安静的阅读空间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而言有多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前段时间,一篇风靡网络的文章,让很多人把目光投到了“默默无闻”的书房上。这篇文章是《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里的书房》,它通过“学霸”金庸的故事,给很多痴迷学区房、热衷补习班的家长泼了盆冷水。

  金庸的案例或许有特殊之处,但与其遥相对比,还是让人不禁汗颜。金庸的家里没有学区房,但他家有三间书房;他小时候的玩具是书,收到的礼物是书;他的长辈都爱读书,“小时候母亲和姊妹、姑嫂们喜欢读《红楼梦》,大家经常比赛背诵《红楼梦》的回目词,赢了的就得一粒糖”……

  说到底,能给孩子最好的“学区房”,其实也不见得一定是书房,而是这种浓郁的学习氛围、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就像很多人忘了,孩子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家长。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有所影响,他们的兴趣、习惯也常常能体现在孩子身上。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言:“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

  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焦虑,有愈演愈烈之势。比如前晚微信朋友圈被一个个集赞的请求刷屏——集赞68个可得学而思100元报班代金券;集赞168个则是500元代金券。家长们四处“哀求”、争先恐后,满屏的焦灼情绪足以跟此前为学而思报名熬夜排队相媲美。

  应该说,家长们的焦虑都在情理之中,他们的选择也都应该得到尊重。可问题在于,很多父母将注意力集中在教育投资、比拼甚至竞赛上,却对“书房”的关注远远不够。不管是亲身经历还是作为旁观者,我都有一个感受: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它重要的不是先拔头筹,而是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此外,学校水平、师资力量乃至教学技巧、各种补习班,都不过是教育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底蕴和家庭环境。

  常言道,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的起跑线永远都不会一样。就算没有学区房,没上培训班,就算输在起跑线上又有什么大不了?毕竟前路漫漫,终点还远,眼光能否也放长远?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