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大学生被骗光学费”“大学生求职遭遇黑中介”“大学生租房被骗”……当下,大学生群体被骗的新闻屡屡被爆出。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4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0.5%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或周围人在大学期间有过被骗的经历。大学生容易受骗的原因是什么?调查中,68.4%的受访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与辨别能力。(10月12日《中国青年报》)
近些年,大学生被骗的新闻时而见诸媒体。这种报道每一披露,便引发舆论的围观。一方面,对于“吃瓜群众”而言,大学生是高学历、高智商的代名词,而诈骗分子时常得逞的对象照理说都是些“愚夫愚妇”,大学生怎么还能被骗呢?这无疑揭开了大学生人生阅历的短处,又暗暗契合了某些人“读书无用论”的奇妙心理。
另一方面,人们又会感慨诈骗分子的诡谲。现今的诈骗早已不再是以前那般粗放型工作模式了,已经搭上互联网的快速通道,行业结构也呈现高智商、细分工、难追逃等特点。而诈骗过程中,也呈现不对称特性:对方是一个团队,而被诈骗一方只是某一个人。有时候想求助亲人、朋友、公安呢,对方又恐吓这件事不能诉诸他人。于是,人们发现,在不断迭代升级的诈骗术面前,别说大学生,哪怕是有多年阅历的长者,或许也会不小心掉入陷阱。比如之前引发舆论哗然的大学教授被骗1760万,便是此例。
大学生被骗,对自身而言,不仅仅是财物的损失,更是内心的创伤,是对多年寒窗苦读而来的学识自信的怀疑与焦虑。笔者大学时身边就有被电信诈骗的。本就是家境较差的农村学生,平白无故因为所谓的“毒品包裹”而损失一千多元。不仅白白担惊受怕了几天,以至于学习休息都严重受到影响,还给一个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经济投射了阴霾。
此前,每当这样的报道出现,人们便归咎于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笔者前几年还在读大学时,身边的同学,大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再或者就是个别沉迷游戏、恋爱等等“副业”的,对时政新闻、电视报道极少关注。其实那时候新闻报道已经经常提及诈骗案例以及防骗指南了,但遗憾的是,对此有所关注的大学生并不多。如果诈骗分子恰好“撞”见这样信息不对称者,其成功率无疑就大大提高了。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是内因,但谁都不是天生就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在校园里,其主业是学习文化知识,学校防诈骗教育则是弥补社会经验短板的最好渠道。大学防诈骗教育不能缺位,要及时挺在前面,尽早为学生建立一条“防护带”。面对日新月异的骗术,大学教育——其实不仅仅大学教育,高中、初中、小学都不能滞后。学校教育应该精准发力,不能等到亡羊之后才反思制度的笼子是否扎紧。这方面,已经有大学开始摸索实施了。比如今年郑州大学便将防诈骗作为新生开学的第一课,传授各类防诈骗、治安、消防、反银行诈骗等综合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校以及教育部门要履行主体责任,打好工作“提前量”,结合案例对安全教育进行系统升级。将案例与防骗知识融入课堂、讲座和各类活动之中,寓教于乐,形成常态制度抓紧抓牢。既要剖析诈骗案例,传授防骗知识,更要鼓励学生“睁开眼睛看世界”,时刻关注时代发展、社会变革、时政新闻。这不仅能增强大学生的生活与工作技能,又是对大学生学以致用的内在要求,还将提前搭建校园与企业平等对接的桥梁。
大学生被骗频频出现,折射着众多的社会治理问题。有学生自身的,有教育部门的,还有社会信息管理的。大学生要避免被骗,需要多方齐动,形成合力。有关部门也应增强诈骗打击追逃力度,对诈骗行为重拳出击。大学生要练好内功,从身边、新闻的诈骗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学会保护自己。吃一堑长一智,既然能从别人的教训中收获经验,何必让自己也去经历一遭呢?
韩 睿:城市的井盖岂能是纸糊的?2014-07-09 |
杨耕身:别让“吃亏”成为大学生走上社会的...2014-12-30 |
大学之大不在宣传片的高大上2015-06-18 |
乔志峰:“女学生下火车就被骗”更该反思什么2015-07-23 |
“泸医更名风波”击中缺少规范程序软肋2016-01-28 |
假期工维权要多方“补课”2016-02-16 |
假期工维权要多方“补课”2016-02-17 |
清华校长咋拜错了财神2016-03-25 |
“羞耻心”为何如此容易突破?2016-12-21 |
【艺评】“文保斗士”曾一智,一生一志为初心2017-02-2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