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广东、山东、上海、安徽、河北、广西以及云南等省份先后公示了申报升格、更名和转设的26所高校名单。海南、江苏、江西、重庆、湖北等省份也不甘落后,相继发布了今年设置高等学校的有关公示,共涉及12所高校。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后注意到,截至发稿之前,已有十多个省份陆续加入高校“改名”大潮,共计38所高校。(澎湃新闻)
如果说过去特定阶段,高校密集更名尚且可以理解为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时至今日13省份38校加入改名大军的“盛况”,就需要予以重新的理性审视了。在当前语境下,部分高校校名的更迭,已然超越了教育的本义,而衍生出不少利益算计。
高校为什么如此着迷于更名?多数当然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并且需要谋求更好的发展。但也不乏一些高校,是希望通过更名来获得更多的资源、招收更好的生源、制造更亮眼的“政绩”。而为了成功升格、改名,各个高校所采取的操作路数也大致相同,比如说新设学科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延揽高学历师资等等……然而,这种为了迎合相关更名规定而对学校进行的突击性、跃进式“改造”,也容易出现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端。如一些高校虽然通过了一系列指标考核,但却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准的提高。
有多少高校千方百计谋得大学之名,却依旧没有大学之实?又有多少高校不遗余力换了个响亮名号,却仍然难以获得应有的办学声誉?说到底,高校的发展和演进自有其内在规律,这需要学科的积淀、需要优势的累加,更需要一点时间和耐心。一些高校尽管可以拼凑软硬件,却终究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自我的跃升。
高校改名大潮一波接一波,这的确与相关“游戏规则”设计不合理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或许还在于一些办学者自身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一些高校的管理者,总觉得“学院”比不得“大学”光鲜亮丽,所想的不是将自身的优势学科做精做强,而总是对构建大而全的综合大学心心念念。若习惯以功利态度去推动高校的更名,从长远看来恐怕会得不偿失。
正常的更名可以有,但也要警惕一些高校更名脱离于高校的教学实际。对于高校办学而言,与其在追逐更名的道路上狂奔,不如沉下心来,在办学特色、教育质量上苦练内功,高等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实现内涵式发展。
一周看点(第226期)2014-04-25 |
马长军:大学频繁更名也是一种恶俗2014-05-20 |
耿银平:办好大学别靠改名2014-07-08 |
熊丙奇:高校更名的冲动从何而来2015-03-03 |
王 多:更名“大学”为哪般2015-09-16 |
大学之大不在校名之“大”2016-01-28 |
“长江学者”拒绝高校领导,这个可以有2016-06-01 |
校名怎能缺少文化自信?2016-07-12 |
如何看待 “高校改名”2017-11-01 |
高校改名潮,别把自己给埋没了2017-11-0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